成功了!俄罗斯最新战况! 波尔塔瓦州克列缅丘格炼油厂的储油罐被俄军X-101导弹洞穿瞬间,30米高的火球照亮夜空。 8月19日凌晨,波尔塔瓦州克列缅丘格炼油厂的夜空被30米高的火球照亮,这场由俄军精心策划的集群打击,彻底打乱了乌军的作战节奏。俄军此次行动展现了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战术革新,堪称现代战争的教科书级案例。 行动前48小时,俄军的“海鹰-10”无人机就已在炼油厂上空盘旋,像一只敏锐的猎鹰,精准标记了输油管道的关键节点。这种无人机别看个头不大,续航时间却能达到10小时,飞行高度可达5000米,能清晰捕捉到地面上的细微动静。 在它的“注视”下,炼油厂的每一处加压泵站、每一条输油管线都被详细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份精确的“死亡地图”。 随后,俄军的Kh-101巡航导弹登场了。这种导弹最大射程可达5500公里,精确度极高,能像手术刀一样穿透目标。此次袭击中,导弹精准贯穿了6处加压泵站,引发了连环爆炸。 更绝的是俄军还配合使用了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这些“小摩托”以蜂群战术发动攻击,先以5架为一组实施佯攻,诱使乌军的“山毛榉”导弹开火,消耗其防空弹药,主力机群则从3个方向同时俯冲,直接撞向炼油厂的关键设施。 这种无人机与导弹的完美配合,让乌军的防空系统顾此失彼。尽管乌克兰空军宣称击落了230架无人机和6枚导弹,但仍有部分攻击成功命中目标,导致炼油厂60%的产能永久瘫痪,修复至少需要18个月。 此次袭击的时机选择,同样体现了俄军的战略智慧。行动发起于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签署《美乌防务路线图》后12小时,这绝非巧合,而是俄军向西方传递的一个强烈政治信号。 泽连斯基在华盛顿推销千亿军援计划时,或许还幻想着这些援助能扭转战局,但俄军的导弹已经撕碎了他的后勤版图。俄国防部的声明虽然直指“切断顿巴斯乌军燃油”的军事意图,但背后的深意远不止于此。它在告诉西方:千亿军援救不了瘫痪的后勤,纸面承诺挡不住钢铁洪流。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袭击发生在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大桥发动袭击后24小时内。8月18日凌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策划的“水下爆破行动”试图破坏克里米亚大桥,虽然未造成重大损失,但彻底激怒了俄罗斯。 俄军的报复行动迅速而猛烈,不仅炸毁了克列缅丘格炼油厂,还对匈牙利石油管道发动袭击,掐断了匈牙利85%的石油进口,引发了布达佩斯街头加油站的长队。这种“以牙还牙”的策略,既展示了俄军的军事实力,也向西方表明:任何对俄罗斯核心利益的挑战,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克列缅丘格炼油厂绝非普通目标,它是乌军后勤的咽喉要道。该厂年加工300万吨原油,其中40%经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的敖德萨码头转运,专门提炼军用航空煤油和柴油。 顿巴斯地区的乌军几乎100%依赖这里的燃油,一旦被切断,乌军的坦克、装甲车、飞机等装备将无法动弹,前线作战部队将陷入“断粮”困境。 更重要的是,这家炼油厂还涉及阿塞拜疆的利益。阿塞拜疆通过敖德萨码头向乌克兰输送石油,同时也是跨巴尔干管道的重要参与者,这条管道将美国和阿塞拜疆的天然气注入欧洲市场,直接挑战了俄罗斯的能源战略。 俄军此次袭击,不仅切断了乌军的燃油供给,也对阿塞拜疆的能源出口造成了重大打击,导致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公开表示不满,并威胁重新考虑对乌武器输送。 不过,阿塞拜疆的反应似乎有些矛盾。一方面,它对俄军袭击炼油厂表示抗议;另一方面,却被曝出向乌克兰派遣雇佣兵,甚至可能通过非官方渠道支持乌军作战。这种微妙的关系,让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加复杂。 俄军此次对克列缅丘格炼油厂的打击,不仅仅是一次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威慑。通过侦察-打击一体化、精准的打击时机和对战略目标的摧毁,俄军向西方展示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决心。 对于乌克兰来说,失去克列缅丘格炼油厂意味着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前线作战能力将大幅下降。而对于西方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警示:仅仅依靠军援和纸面承诺,无法改变战场上的局势。正如金正恩在与普京通话时所强调的,朝鲜将始终全力支持俄罗斯,这种支持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压力时更有底气。
炸裂的消息来了!乌军2架F-16战机突然杀到,轰炸库尔斯克俄军目标!俄乌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