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夸诸葛亮“鞠躬尽瘁”?但有个隐情很少人提:他的“执着”可能拖垮了蜀汉? 一

泽睿的世界 2025-08-24 00:21:55

都夸诸葛亮“鞠躬尽瘁”?但有个隐情很少人提:他的“执着”可能拖垮了蜀汉? 一说起诸葛亮,几乎没人不夸他——“空城计”显智谋,“七擒孟获”显仁厚,“出师表”更是把“忠君报国”写满了,连课本都称他是三国第一贤相,这评价好像铁板一块。 但今天想聊个扎心的角度: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看似是为了“兴复汉室”,可会不会其实是他的“执念”,反而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先看家底——蜀汉就益州一块地盘,人口还不到一百万,连曹魏的五分之一。诸葛亮北伐,每次都要征调几万士兵,还要运粮到千里之外,光粮草损耗就够百姓喝一壶的。有史料说,当时蜀汉的农民,几乎一半时间都在给军队服徭役,地里的庄稼都快荒了,可诸葛亮还是坚持年年出兵。 再看人才问题。诸葛亮凡事都亲力亲为,连打二十军棍这样的小事都要自己管,手下的人根本没机会锻炼。马谡失街亭那事儿,其实也跟诸葛亮有关——他明知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还非要让他去守关键位置,说到底还是不信任别人,怕别人做不好。到后来,蜀汉连个能挑大梁的将领都没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不就是诸葛亮“大包大揽”留下的坑吗? 还有北伐的目标,也有点不切实际。当时曹魏已经统一了北方,百姓安居乐业,根本没人想回到汉朝。诸葛亮喊着“兴复汉室”,可对于蜀汉百姓来说,连年打仗只会让日子更苦。其实蜀汉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先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等国力强了再谋出路,可诸葛亮偏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最后自己累死在五丈原,蜀汉也被折腾得没了元气,十几年后就被曹魏灭了。 当然,诸葛亮的忠心和智慧没人否认,他一辈子没二心,这点比很多人都强。但咱们不能只看“鞠躬尽瘁”的表面,也要想想:他的“执着”,到底是为了蜀汉,还是为了完成自己“兴汉”的理想?有时候,太过坚持不一定是好事,懂得审时度势,才是真的对国家负责。你们觉得,诸葛亮的北伐,是“忠义”还是“执念”?评论区聊聊~ 诸葛亮精神 诸葛亮的忠诚 孔明出师表

0 阅读:14
泽睿的世界

泽睿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