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希望向美国供应稀土和200万吨铝。这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制裁吗?答案是就算美俄达成协议,也影响十分有限。 普京的提议源于2025年2月的一场会议,他表示俄罗斯稀土储备丰富,甚至超过乌克兰,并愿意与美国企业联合开发,包括东部矿区。同时,如果美国取消限制,俄罗斯可每年供应200万吨铝,占美国进口量的15%,帮助稳定市场价格。俄罗斯在西伯利亚有水电站和铝厂作为基础,这部分提议被视为对特朗普友好政策的回应,可能换取制裁放松。但现实中,俄罗斯稀土产量仅占全球1%,开采成本高,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产品依赖中国进口。相比之下,中国掌握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拥有专利密集的分离技术,尤其在重稀土如镓、锗等领域领先。2025年4月,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国关税的反击,直接影响美国国防和科技供应链,如导弹和电动汽车制造。美国企业库存锐减,生产线受阻,但俄罗斯无法快速填补,因为其提炼技术落后,矿石往往需运往中国加工。即使美俄协议落地,建立生产线需大量电力和资金,俄罗斯不具备条件。分析显示,至少5到10年内,中国稀土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改变,美俄合作的影响有限。这反映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资源合作往往受技术瓶颈制约。 进一步看,中国稀土管制的背景是美中贸易摩擦升级。美国2025年初提高关税,中国随之限制七种稀土元素和磁铁出口,导致美国高科技行业成本飙升。俄罗斯虽有储备,但产量稳定在2600吨左右,远不及中国年产数十万吨。俄罗斯试图与印度合作提升加工能力,但进展缓慢。普京强调俄罗斯是世界第五大稀土储备国,却忽略加工环节的短板。美国转向其他来源,如乌克兰矿产协议,但供应链中断短期难解。中国出口数据显示,管制后磁铁销量虽降,但全球影响力未减。美俄谈判虽启动,3月特使会晤交换文件,却未签署协议。这暴露了资源合作的现实障碍:地缘冲突和制裁让信任缺失,俄罗斯出口铝也需克服物流难题。总体上,中国技术优势让其在稀土领域稳坐钓鱼台,美俄协议更多是政治信号,而非经济颠覆。 进入2025年中期,美俄稀土和铝谈判持续,但未见突破。5月俄罗斯与印度签署加工声明,旨在提升自身技术,普京接待印度官员讨论矿区合作。乌克兰冲突未停,普京宣布推进军事目标,红场检阅部队重申立场。8月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峰会会晤,讨论停火和领土,但分歧明显,无协议达成。特朗普表示提供乌克兰安全保障,提议三方会议,俄罗斯坚持原有要求。美俄贸易额升20%,但稀土合作停滞。中国管制继续,美国转向多元来源,却压力不减。俄罗斯加强与印度油气合作,普京签署相关文件。中国稀土出口在7月回升,维持领导地位。普京作为领导人,继续应对制裁和国际关系,政策注重资源出口以缓解经济压力。整体看,美俄协议对全球稀土格局影响有限,中国主导至少延续5到10年。
俄罗斯已出现战败苗头?很多人还以为俄罗斯能跟西方耗到底,错了,当普京选择跟特朗普
【3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