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NBC采访的时候,被问到美国为何不制裁中国呢?万斯的回复是——54%的对华关税就已经是制裁了,如果中国不再帮助俄罗斯,那么这个关税就可能被降低。那么如何理解他的这个讲法呢? 万斯在NBC采访中被问到美国为什么不对中国实施二级制裁,因为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他的回应指出,现有的54%对华关税已经相当于严厉的经济压力,如果中国停止对俄罗斯的援助,这税率有可能下调。这话的核心是把关税当成外交工具,而非单纯经济手段。54%的数字来自多个关税叠加,包括10%的基础税率,24%的互惠税率,还有20%针对芬太尼问题的税率。其中24%的部分目前还在延期执行,但整体税率已让中国出口商品成本大增,许多货物在美国港口面临更高清关费用。这不同于过去特朗普政府的表述,那时关税主要用来平衡贸易逆差和增加财政收入,纯属经济考量。现在万斯的话透露出新意图,关税被扩展成多用途杠杆,能用来影响国际行为。比如,美国可以用关税施压其他国家改变政策,这在采访中被反复强调。 万斯提到,如果中国继续买俄罗斯石油,支持其战争经济,美国不会轻易放松关税,而是通过持续对话推动变化。这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策略转变,关税不再是静态工具,而是动态谈判筹码。过去几年,美国对华贸易战中,关税已导致双边贸易额波动,许多中国企业转向东南亚设厂避险。美国海关数据显示,高关税下,中国对美出口某些类别商品下降20%以上,但同时美国本土制造业有所回流,就业岗位增加几万个。这策略的好处是灵活,美国可以根据地缘政治需要调整税率,而非一刀切制裁。万斯在采访中还对比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就面临25%的二级关税,这被视为削弱俄罗斯石油收入的手段。类似地,美国要求巴西调整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司法程序,以换取关税优惠。日本和韩国则被敦促在美国设立投资基金,否则贸易壁垒加码。欧洲国家需增加国防开支,避免高关税冲击。 这些例子说明,关税已成为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大筐,什么都能装进去。未来三年多,特朗普不会放弃这工具,而是反复用它谈判。各国意识到,与美国签一劳永逸协议不现实,因为政策随时可能翻转。最有效应对是构建美国以外的贸易框架,如加强区域自由贸易协定,逐步降低对美市场依赖。这能减少在经贸和外交上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风险。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已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东盟、欧盟的贸易合作,2024年对东盟出口增长15%,对美依赖度降至10%以下。美国智库报告指出,这种去依赖化趋势让中美博弈更复杂,万斯的话正是回应这一现实。他强调54%关税已足够高压,不需额外二级制裁,因为直接针对石油贸易可能引发更大反弹,影响全球能源价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俄乌冲突下,俄罗斯石油出口转向亚洲,中国和印度买家占60%以上,美国通过关税间接施压,避免正面冲突。 万斯回应还隐含警告,如果援助持续,关税不会降反可能升,这让中方警觉,关税已从经济武器升级为地缘政治工具。过去贸易战中,美国征收关税后,中国反击大豆等农产品,导致美国农民损失数十亿,现在万斯策略是更精准打击,聚焦高科技和能源领域。采访中他提到芬太尼关税,旨在解决美国国内药物危机,指责中国原料供应,这加剧双边紧张。总体看,万斯讲法体现了实用主义外交,关税作为低成本高回报手段,能在不派兵情况下影响对手。各国企业已开始调整供应链,欧洲车企增加在美国投资,避免关税壁垒。日本电子巨头设立基金,支持美国半导体复兴。印度则在权衡,继续买俄油虽便宜,但25%关税让其出口纺织品和制药品成本上升10%。巴西司法案牵扯关税,显示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野心。万斯回应让全球看到,特朗普2.0时代,关税将是核心外交杠杆,不会轻易让步。
美国突然对我们放软话了!8月25日,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美国不会因
【23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