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中国迟迟没有对菲律宾动武,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其一、

红雯看国际 2025-08-25 13:48:52

著名台湾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说,中国迟迟没有对菲律宾动武,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其一、美菲安保条约;其二、担忧“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台湾著名时事评论员郭正亮近期指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对菲律宾的克制态度,核心源于双重考量。   一是忌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可能触发美国军事介入,二是担忧西方借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剧国际舆论压力。   这一分析看似点出了表象,实则揭示了当前南海博弈中更为复杂的战略棋局。   美国防长赫格塞思2025年7月高调宣称《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涵盖南海冲突,甚至将“对中国海警的武装攻击”纳入共同防御范围。   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美国首次明确承诺军事介入中菲摩擦,但细究其本质,仍是“战略模糊”的升级版。   1951年签署的条约从未在实战中被验证,且美国始终避免直接卷入仁爱礁等低烈度对峙。   更关键的是,美菲合作暗藏不对等交易:美国以降低关税为饵,换取菲律宾开放吕宋岛北部军事基地,使菲沦为美国围堵中国的“前沿哨所”。   这种依附关系让菲律宾总统马科斯陷入两难:既需对国内展示强硬姿态,又被迫牺牲国家主权换取短期利益。

西方炮制的新一轮“中国威胁论”,早已超越传统军事范畴,向“秩序挑战者”“环境破坏者”等标签蔓延。   这种舆论围剿的实质,是将中国正当发展权污名化,为遏制战略铺路。   而中国暂缓对菲动武,恰是为避免落入“霸权陷阱”,若在南海开战,西方将立即把中国塑造成“区域侵略者”,瓦解中国与东盟苦心构建的经贸纽带。

中国对菲律宾克制的深层逻辑,在于守护与东盟的经济命脉,2025年东盟已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产业链深度互嵌。   中国新能源车横扫东南亚市场,日系车份额节节败退;中老铁路延伸至泰国,区域互联互通网络初具规模。   若因对菲动武导致东盟选边站队,中国将丧失价值近7亿人口的战略腹地,这正是美国最期待的结局,美智库曾直言“南海冲突可让亚洲北约政治化”。

中国并非被动忍耐,而是以非军事手段实施精准反制,在黄岩岛,海警船以30米近距离拦截菲船,水炮轰击成为常态执法工具,既展示控制力又避免开火授人以柄。   在舆论场,中国借联合国平台揭露美国“关税霸凌”,联合193国声讨2.3万亿美元不合理关税,将经济议题升格为全球道义战。   更具战略眼光的是对棉兰老岛的长期布局,该岛与菲主流文化疏离且曾有独立运动,中国通过基建援助培育亲华力量,直指菲律宾国土分裂隐患。   当郭正亮呼吁“该出手时就出手”时,中国选择的却是更高维度的博弈:用水炮划定红线而非导弹,借联合国法庭审判霸权而非战场厮杀,以棉兰老岛的长线布局替代仁爱礁的短兵相接。   这种战略定力的背后,是对时代矛盾的清醒认知,21世纪的大国角力,胜负从不取决于谁先扣动扳机,而在于谁能定义规则、主导叙事。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中国外交部驳菲律宾涉海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0 阅读:158

评论列表

朱生

朱生

2025-08-26 00:05

中国不是美国。不会无故欺负小国。菲律宾要是继续挑衅,中国一定会把他打成残废。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