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地主郭良知悄悄放走了地下党员,敌人发现后气急败坏,想抓郭良知去顶罪,谁知郭良知却说道:“你知道我弟弟是谁吗?你敢动我一下试试!” 郭良知是河北光华乡人,1947年时年近四十,家里几代人靠种地攒下些田产,成了村里小地主。他个头不高,晒得黝黑,平时穿粗布褂子,裤腿挽到膝盖,扛着锄头下地,跟普通农民没啥两样。他家住村东头,青砖房,院里一棵老槐树,夏天能遮半院阴凉,屋檐下常挂着晒干的玉米棒。村里人说起他,都觉得这人低调,不爱显摆,遇上谁家没粮,他会悄悄送点小米或玉米,从不声张。抗日战争那会儿,他见过八路军游击队跟日军干仗,护着乡亲撤离。他远远看着那些人影在夜里跑来跑去,手里就几把破枪,却一点不怂。他自己没掺和,但对这些抗战的人,他打心眼里敬佩。有回村里粮食被日军抢光,他偷偷拿自家存粮分给逃难的邻里,事后只说拿错了。这些事村里人私下传,觉得他虽是地主,心眼不坏。 他弟弟郭良才在县里当参议员,侄子是乡长,这背景让郭良知在乡里有点分量。有一年,村里有人被日伪军抓走,他托弟弟说情,保下两条命。他从不拿这事吹牛,干完就回田里,汗水滴进土里。乱世里,他尽量不惹事,但对那些为抗战跑前跑后的地下党员,他总存着份敬意。每年秋收,他留一块地种高粱,收了送给村里穷人家,算他不声不响的善事。 1947年9月,光华乡的田野黄了,解放战争打得正紧,国军和还乡团在乡里横行,抓地下党员和土改的积极分子,村里人吓得不敢大声说话。还乡团头目赵元和是个瘦高个,留两撇小胡子,腰里别着驳壳枪,带着几个团丁到处抓人。那天,郭良知在地里锄草,汗水顺着脸往下滴,突然听见吵闹声,抬头一看,赵元和拽着根麻绳,绳子另一头绑着村里农会会长朱玉和。朱玉和三十多岁,身子结实,是村里硬骨头,抗日时组织过民兵,掩护过八路军,现在是地下党的组织员。郭良知知道他,听说过他的事,也晓得还乡团抓到这样的人,下场肯定惨。他想起前年惠民县吴洪英的事,她被还乡团吊在树上打,逼问地下党的事,宁死不开口,最后被铡刀弄死。郭良知攥紧锄头,手背青筋鼓起来。 他蹲在草垛后,盯着赵元和一行人停在一棵大柳树下,朱玉和被推到树干上,绳子绑得死紧。赵元和点根烟,跟另一个团丁聊起来,声音断断续续。郭良知瞅准机会,绕到树后,手指摸到绳结,慢慢解开,推了朱玉和一把,让他跑。朱玉和窜进树林,脚步声被草丛盖住。郭良知退回草垛,继续锄地。几分钟后,赵元和发现人没了,气得跳脚,抄枪朝树林乱开,子弹打得树枝乱飞,团丁追进去,没抓到人。赵元和气冲冲回到田边,揪住郭良知衣领,吼着问是不是他放人。郭良知拍开他的手,站直身子,说听不懂。赵元和要抓他顶罪,郭良知冷冷扔出一句,说知道他弟弟是谁吗,敢动他试试。赵元和愣住,旁边团丁赶紧提醒郭家背景,赵元和挤出假笑,带人走了。 解放战争到1948年,解放军反攻,还乡团不行了。郭良知没闲着,经常留心还乡团的动静,把他们的计划和路线记下来,夜里送到村外,塞进树洞给地下党。有一次,还乡团要偷袭民兵据点,他提前得到消息,装摔倒,把纸条塞给联络人。那次还乡团扑空,气得赵元和砸了茶碗。1949年,光华乡解放,土改来了,郭良知因为地主身份被押到村头批斗,双手绑着麻绳,台下喊声一片。他弟弟和侄子因为在国民党那边当过官,牵连更大。有人喊要严惩,甚至提到死刑。朱玉和站出来,找到土改工作队,讲了郭良知救人的事,救了不少革命同志。几个老农也出来作证,说他送过粮食,帮过穷人。一位老妇提着篮子,里面装着当年郭良知送的玉米,说多亏这粮食一家人才活下来。工作队查了这些事,确认属实。 几天后,郭良知被放了,回到青砖房,院里老槐树还是老样子。他继续种地,扛着锄头走田埂,汗水滴进土里。朱玉和当了乡干部,路过时总来槐树下聊几句。村里人慢慢忘了郭良知的地主身份,只记得他的好,喊他大好人。他从不提当年的冒险,抽着旱烟,望着田野出神。郭良知用自己的方式,为解放战争出了力,成了村里一段传奇。
1947年,一位地主在敌人谈话时,趁机放走了被绑在树上的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
【4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