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这是以索罗斯为首的犹太采访对中国进行绞杀的时候,香港高层说的话。为了能够吃掉香港,成为他们的蜗居地,索罗斯将近准备了二十年的时间! 索罗斯不是盲头苍蝇,他早早就盯上了香港这块肥肉。一边派人解析经济数据、汇率变化和金融体系,一边在亚洲其他地方试验各种金融战术。 90年代末,他率先搅乱泰国,让那里的货币接连贬值。泰国扛不住就认输,资金很快转战马来西亚,搞得东南亚鸡飞狗跳,还没缓过气来,香港这边就成了新目标。 香港和东南亚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有大笔外汇和更坚硬的监管,刚刚和内地绑定得紧密。 1998年8月,一波又一波的资金开始瞄准港币和股市,大举做空,仿佛一夜之间大家全都在看香港还能不能撑过去。 汇率被恶意拉扯,恒生指数遭遇巨震,连银行都有人排队取钱。那个时候,香港金融管理局表态要拼死守住,中央政府更是放话“不惜一切代价”。 当外面的攻击不见收敛,香港出招也越来越凶。首先砸下外汇储备对抗卖空,抬高利率,让投机的人根本借不到便宜钱,然后又下场拿上百亿资金购买蓝筹股,直接稳住了市场。 这样一来,本来打算短时间内把香港击垮的那帮投机者,突然发现自己天天都在流血。这个过程中,金融管理局几乎是24小时没合眼地盯着数据,全国的支持成了最大的后盾。 跟不少国家一遇金融风浪就溃不成军不一样,香港展现出来的是快准狠。东南亚不少国家之所以被打击惨,是因为准备不够,来看不清出招时机,结果让索罗斯轻易钻了空子。 但香港这边储备充足,出手速度也快,政策一上来就让那些想捞一笔的灰头土脸。 最后市场慢慢恢复,港币站住了脚步,恐慌也开始平息。索罗斯不得不认栽,这次不但没捞到好处,还亏下不少。 其实香港能挺住,光靠钱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还是那股背水一战的魄力和背后的国家力量。 在利益面前,国际投机者通常只看自己能赚多少,很少顾及本地人会不会被拖下水,但香港这次用行动告诉他们,这里不是谁都能来分一杯羹的地方。 这场较量说明了一个道理:香港的命和国家早已经绑在一起了。未来还会有风浪,想冲击这里的人肯定不会死心,但要真正撬动香港,首先得问问有没有做好面对一次又一次撞击的准备。
1975年,20万越南难民逃进香港,香港全部接收了,给了他们香港身份,听说他们的
【1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