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转去厅属建筑公司任保卫科干事,月薪66元,谁知,第二年,他竟娶了个仙游的姑娘….. 战功赫赫的英雄转业享受高薪待遇本该是圆满结局,可他竟然在几年后做了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这个决定让66元的月薪化为泡影,也让从福建远嫁而来的妻子跟着吃了半辈子苦。直到50年后一位省委书记的偶然到访,人们才知道那个小布包里装着怎样的秘密… 李文祥1925年农历端午,生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白衣阁北街村。1947年12月,参军加入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29师85团。这个河南小伙子从农村走出来,在战场上拿命换来了特等功、一等功、二等功,还获得了”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在济南战役中,他推着装满炸药包的手推车冲向城墙,300多斤炸药炸塌了永镇门,为部队攻进济南城立下了头功。在淮海战役的鲁楼阻击战中,他的连队打到只剩他一个人,他硬是用坏了3支枪,死死守住了阵地。 1956年8月,复员转业为18级干部,任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保卫科干事。战争结束了,李文祥脱下军装,成了一名国家干部。那时,李文祥每月66元的工资,有着让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正所谓春风得意。在那个年代,普通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才8块钱,66元工资确实让人眼红。 转业的第二年,李文祥结识了比自己小10岁的福建农村姑娘陈宝珍并与她成亲。这个仙游姑娘看中的不是李文祥的官职和工资,而是他身上那股正直劲儿。两人的日子过得挺美满,有房子住,有稳定收入,在福建算是小康家庭了。 可是李文祥心里总是不踏实。他说,“我生长在黄河边上,是吃黄河水长大的,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在贫困中挣扎,我每次想起来都很难过。”每天晚上,他都会想起家乡那片盐碱地,想起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 1962年,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李文祥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报名支援农村。他咬破手指,在报名表上摁下鲜红的血指印。当时国家号召干部精简支农,公司里的人都在观望,李文祥却是头一个站出来的。同事们都觉得他疯了,好好的国家干部不当,要去当农民。 从吃商品粮的干部到普通的农民,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人生转折。李文祥选择了当农民,就义无反顾地扎根农村。他不光自己报名,还把新婚不久的妻子也带回了河南老家。陈宝珍从温暖的福建来到这黄泛区的盐碱地,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回到家乡的李文祥夫妇连房子都没有,只能先住在村头的破庙里。陈宝珍从小在福建长大,哪受过这种罪,冬天冻得直哆嗦。可她没有埋怨丈夫,而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面对眼前铺满盐碱的贫瘠土地,面对连一顿饱饭都没有保证的父老乡亲,这位经历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汉子横下了一条心:“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攻城打仗还难!” 村民们很快推选李文祥当了民兵连长,后来又当了生产队长。他带着大家挖渠引水,改良盐碱地,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硬是种出了水稻。种稻第一年亩产就达近千斤。 李文祥当了二十多年队长,没多花队里一分钱,没多吃队里一斤粮。他当生产队长这么多年,从来不占集体一点便宜。分粮食的时候,总是先分给村民,剩下的才轮到自己家。有时候不够分,他就让家人少吃一点。 直到1983年,李文祥才盖了属于自己的三间平房。那时候全村人都住上了新房,只有他家还住在老房子里。村民们多次要帮他盖房,都被他拒绝了,他总说等大家都好了,自己家自然也就好了。 其间,李文祥对谁都没有说过自己在部队时的辉煌历史。他用一块布料把在部队荣获的立功受奖证书和奖章包好后,就把这个布包压在了箱底下。大家只知道他是一位普通的复员转业军人。 2011年1月4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慰问时无意之中发现他的事迹,全省掀起学习热潮。那天卢展工走进李文祥家,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张军装照片,好奇地问起来历。李文祥这才从抽屉里拿出那个小布包,里面的特等功勋章、一等功勋章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李文祥听后,淡淡说道:“打江山的人,只与牺牲者比。显摆那干啥,好多战友命都没了。” 2017年2月13日16时08分,特等人民功臣、老英雄李文祥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2岁。这个隐姓埋名49年的老英雄,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共产党员的初心。他曾说:“我生长在黄河岸边,我永远是黄河的儿子。” 从月薪66元的国家干部到破庙里的农民,李文祥用一生证明了什么叫”不忘初心”。他和仙游姑娘陈宝珍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个人选择,更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精神品格的写照。你觉得李文祥这个选择值不值?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1956年,一解放军少尉副连长转去厅属建筑公司任保卫科干事,月薪66元,谁知,第
熹然说历史
2025-08-29 00:18: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