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慌了!西方更瞒不住了! 当中国宣布用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纪念大会与阅兵盛况,总台CGTN以7亿电视用户、6亿新媒体粉丝、4700家全球合作媒体的庞大网络,横跨五大洲七大洋,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的全新武器装备。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将通过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纪念大会与阅兵盛况,这次转播不仅涵盖英语、法语等主流语言,更纳入了斯瓦希里语、僧伽罗语等鲜少出现在国际传播中的小语种。 这个举动正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让一直试图掌控历史叙事的势力感到不安。 这种多语种传播方式打破了国际传播的固有模式。过去,全球信息流动主要依赖少数几种主流语言,许多小语种地区的受众只能通过二手解读了解世界。 而这次转播直接用目标受众的母语传递信息,就像用对方熟悉的方言拉家常,自然更容易被接受。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在帮助中国影视作品出海时就发现,把剧中台词翻译成当地俚语,配合符合受众习惯的剪辑节奏,能让海外观众对中国故事产生更强的共鸣。 他们运营的账号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吸引了20万粉丝,证明了这种传播方式的有效性。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传播模式带来了新的信息获取渠道。在非洲,斯瓦希里语使用者超过一亿,但长期以来国际新闻很少用这种语言直接播报。 中国与东非11家主流媒体建立的合作机制,让当地观众能通过母语了解中国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多元叙述。 以前非洲观众看到的二战历史,大多是经过西方视角过滤的版本,对中国战场的贡献知之甚少。而这次多语种转播将填补这个空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 日本近期的反应格外引人注意。就在中国宣布多语种转播计划的同时,日本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战争罪行的表述再次引发争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民间团体“日军毒气战展览横滨实行委员会”在横滨举办的展览,用120件历史资料揭露了侵华日军使用生化武器的罪行。 68岁的委员长五井信治说,日本政府正在一点点抹去民众的战争记忆,这些历史事实在教科书中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完全消失。 中国的多语种转播恰恰打破了这种信息封锁,让被掩盖的历史真相通过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正是某些势力感到紧张的原因。 这种传播并非单方面的信息输出,而是构建平等对话的尝试。今年春节期间,总台用82种语言向全球传播春晚内容,吸引了全球大量观众。 日本最大视频网站Niconico的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0万,很多外国观众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文化。这种传播不是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分享彼此的故事和历史记忆。 当斯瓦希里语的解说员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当僧伽罗语的字幕呈现历史细节,不同国家的观众都能以最自然的方式了解这段历史。 日本国内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政府对历史的态度。除了举办展览的民间团体,还有不少人在为还原历史真相奔走。 有日本网民在参观毒气战展览后表示,已有许多记录和证言证实侵华日军使用了生化武器,这些真相应该传递给后世。 中国的多语种转播无意中为这些正义声音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让他们的努力能被更多国家的人看到。 近期甚至有日本市民团体请求当地电视台转播中国纪念大会的片段,希望让更多同胞了解历史真相。 西方媒体长期构建的信息壁垒也在这种传播模式面前逐渐松动。过去,国际舆论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少数西方媒体手中,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文化滤镜解读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实。 而中国通过85种语言搭建的传播网络,相当于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当发展中国家的观众能用母语直接获取信息,西方媒体垄断叙事的局面自然被打破。 法国有媒体曾评价中国春晚的传播“展示了世界多彩文明之美”,这种认可正来自于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讲述故事的努力。 这次多语种转播的意义不止于传递历史记忆,更在于探索一种新的国际传播范式。它证明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完全可以通过真诚交流达成理解,不需要依靠强势输出或话语霸权。 当中国用85种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其实是在告诉世界:每个国家的历史和声音都值得被尊重和倾听。 这种传播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为了让更多元的声音能在国际舞台上被听到。 随着转播日期的临近,越来越多的国际目光聚焦这场多语种传播实践。它能否成功打破长期存在的信息垄断,能否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的真相,还有待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用真诚对话代替强势输出的尝试,正在为国际传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85种语言!总台将向全球转播纪念大会和阅兵盛况 2025-08-24 15:25·央视新闻
日本愤怒了?在大阅兵只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日本突然坐不住了,原来是他们在网上
【163评论】【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