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的反应这么双标?你看啊,面对苏联和俄罗斯的二战纪念日,日本从来都是默不作声;美国纪念日的时候,日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可一到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它立马就跳出来蹦跶、挑衅! 你说怪不怪?有些国家,就像班上那个看人下菜碟的同学,遇到个子高的,缩着脖子装鹌鹑,碰到个子差不多的,反倒叉着腰抖起来了。 今年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前后,日本政府又开始了他们的“传统艺能”,先是某些右翼政客跳出来阴阳怪气,说什么“中国过度强调历史”,接着几家偏右的媒体跟风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甚至还暗搓搓地提了一嘴“要警惕东亚局势变化”。 话里话外,那股酸溜溜的劲儿,隔着一片海都闻得到。 可你往前翻翻日历,5月9日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时候,日本怎么静悄悄的?红场上坦克轰隆隆开过去,普京讲话时语气再硬,东京那边也只当没听见。 至于美国?更不用说了。特朗普今年8月去珍珠港献花圈,日本官方回应得那叫一个谦恭,话里话外都是“日美同盟坚不可摧”,生怕嗓门大了惹老大哥不开心。 咋回事?难道历史还能自动切换模式?对着俄罗斯和美国就自动静音,对着中国就突然“麦克风故障”,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其实说穿了,这不是历史问题,是现实问题,也不是情绪问题,是战略问题。 日本这种“选择性反应”,背后藏着一套精明的算计。 俄罗斯,它不敢惹,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还在人家手里捏着,天然气管道也得看脸色,更何况普京那脾气,东京又不是没领教过。 美国,它更不敢惹,驻日美军基地摆在那儿,从冲绳到东京,政治军事经济哪一样能脱离华盛顿的影子? 说白了,日本在外交安全上至今还是个“半主权国家”,话该怎么说、事该怎么做,得看华盛顿的眼神。 但到了中国这儿,剧本就换了。 近几年中国崛起的速度让日本焦虑,甚至有些心理失衡,它一边在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另一边在安全上又紧紧抱住美国大腿。 这种撕裂感,让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常常出现“精神分裂式”的操作,嘴上说要“稳定关系”,实际却总在历史问题、海洋议题上搞小动作。 尤其每到中国纪念抗战胜利,日本某些势力就忍不住跳脚,因为他们清楚,这段历史照出的不仅是军国主义的失败,更是战后东亚秩序的重构。 而中国越是隆重纪念,就越提醒世界,谁才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力,谁才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日本右翼势力怕的,其实是中国的话语权。 他们宁愿把水搅浑,也不想让国际社会聚焦于历史真相,所以你看,他们从不正面否认历史,而是用“过度宣传”“政治利用”这类软钉子来模糊焦点。这种套路,我们见得多了。 但时代早就变了,中国早就不是那个需要看人脸色的旧中国,日本却似乎还没完全走出“旧东亚”的思维定式。 特朗普政府这几年虽然嘴上喊着“同盟牢不可破”,但实际上美国优先的政策让日本也心里打鼓,万一哪天华盛顿突然撤梯子呢? 所以日本一边配合美国搞“印太战略”,一边又偷偷和中国保持经贸往来,这种两头下注的心态,导致它的外交政策常常显得别扭又双标。 其实国际政治从来都不是“谁声大谁有理”,而是“谁站稳谁赢”。 中国的抗战纪念不是为了刺激谁,而是提醒世界,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篡改。 日本若是真心想成为“正常国家”,首先得学会正常看待历史,不是选择性地沉默或喧哗,而是一以贯之地反思与尊重。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靠麦克风的音量取胜。
为啥日本的反应这么双标?你看啊,面对苏联和俄罗斯的二战纪念日,日本从来都是默不作
老阿七说史
2025-08-30 11:18: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