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台湾人说,如果大陆要是强行统一,台湾人民绝对不会同意,但问题是,大陆要的从来就不是“你同不同意”,而是国家的领土完整。 很多人以为,台海问题的核心是统还是独,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更像是在一个已经画好了大框架的棋盘里,各方还能怎么落子的问题。 这个大框架就是大陆方面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从未动摇过的国家统一目标,一个写进了法律、不容商量的原则性问题,所以讨论的焦点或许不在于这个框架会不会变,而在于框架之内,还剩下哪些真实有效的选择。 先看看经济这根最实在的线,数字不会骗人,上半年两岸贸易总额已经冲破了1.2万亿人民币,台湾近一半的出口商品,目的地都是大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捆绑,让“脱钩”这个词听起来更像一句气话。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台商在大陆的新增投资同比增长了8.3%,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正把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当作实现梦想的舞台,那里有专门的基金已经帮扶了超过500家台湾青年创业公司,大陆的便利政策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那些寻求务实发展的人。 这种经济引力与岛内一些政客煽动的“大陆威胁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回避现实很容易,但真要切断联系,电子、农业这些支柱产业恐怕第一个就撑不住,民众的饭碗才是最无法回避的选择。 最拧巴的恐怕还是身份认同,有人想在历史教科书上动刀子,把“清政府割让台湾”这段历史抹得模糊不清,试图从根上切断两岸的文化联结,这种做法直接在岛内引发了冲突。 有老师站出来说,课本这么改,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给学生讲清楚两岸的渊源了。更有家长走上街头抗议,担心这会断了子孙后代的根,这恰恰说明,人为地制造身份撕裂,并不能让所有人都买账。 大陆的逻辑其实很直接:欢迎你来一起建设,但前提是得承认自己是中国人,想留在这片土地上,又不认同这个国家,甚至搞分裂,这在哪儿都说不通。 最近一份民调也很有意思,希望“维持现状”的人少了9.1个百分点,这背后或许正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模糊不清的现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再把视线拉到国际大棋盘上,想靠外部势力撑腰这条路,基本也被堵死了,目前全球有182个国家,包括联合国本身,都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连欧洲理事会主席和美国官方,近期也都公开重申不支持“台独”。 在这种国际共识下,“台独”势力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靠得住的“靠山”,花大价钱从美国买来的那些军事装备,与其说是为了防卫,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耗费巨额公帑的政治表演,实际效能备受质疑,指望在关键时刻有外援下场,恐怕更是天方夜谭。 大陆的策略牌也摆得很明白,一手是融合发展的橄榄枝,另一手则是《反分裂国家法》划出的清晰红线,这部法律说得很清楚,一旦出现法理“台独”或外部势力介入等触碰底线的情况,非和平方式就将成为一个必然选项。 所以你看,无论在经济、文化还是地缘政治上,一道道无形的边界,已经把选择的空间圈定得越来越小,所有路径似乎都最终汇向一个根本性的个人选择:是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融入这个民族的发展洪流,还是选择转身离开。 这既是摆在眼前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一种机遇,毕竟在历史的必然趋势面前,有些事情可能真的只是时间问题,而非可能性问题了。
赖清德怎么也想不到,一封来自大陆的邀请函,竟然直接送到了2300万台湾同胞手中!
【56评论】【1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