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没来过中国,莫迪在天津对中方说尽好话,给特朗普气得不轻!谁都没想到,莫迪在天津那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居然让特朗普当晚取消了访印行程。一个劲地夸中国,一个劲地说合作,特朗普能不气吗? 7年没踏进中国一步的莫迪,这次来得格外低调,却又意外高调。他不是来挑刺的,也不是来走过场的,他是带着姿态来的。而且,是低姿态。 天津会议厅里,他面对中方代表团,说了一句让外媒炸锅的话:“我们是伙伴,不是对手。” 就在三天前,美国刚刚对印度下了狠手,50%的关税像一记闷棍砸在新德里的后脑勺上,莫迪这才意识到,靠华盛顿,靠不住。 美国这次是真的动怒了。8月27日开始的惩罚性关税,直接打在了印度的经济命门上。半导体、药品、农产品,全是印度对美出口的主力。 特朗普嘴上说“为了缩小逆差”,但谁都知道,这更像是一场政治清算。6月那通“诺贝尔电话”被莫迪冷处理之后,特朗普的脸面就挂不住了。 四次打电话没人接,这事若换成谁,心里都得堵得慌。更别说,莫迪还在天津对着全世界媒体夸中国。 “中印的共识远大于分歧。”这句话,不只让在场的中方代表点头,也让几千公里外的白宫幕僚皱眉。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中印不是敌人。 而在特朗普眼里,印度就是他“印太战略”里的一颗棋子,是用来制衡中国的。如果这颗棋子突然开始“和棋盘另一边说悄悄话”,那这盘棋还能怎么下? 莫迪不是不知道特朗普的脾气,他也没想跟美国撕破脸。但这一次,他没得选。美国的制裁不是虚张声势,是实打实的压力。 凯投宏观的报告早就摆在他桌上:关税若持续,印度明年的GDP增速要被削掉近一个百分点。 而中国,不但没制裁他,还在天津会议上,抛出了五年经贸合作规划、边境补充协议、100亿美元的投资备忘录。这摆明了是诚意。 在天津,中方一句话点破了中印关系的关键:“中印互为发展机遇,而非威胁。”这是对莫迪抛出的橄榄枝。 中方没有翻旧账,没有放大边界问题,而是强调“合作看行动”。意思很清楚:你要真想合作,那就别光说好听的,得拿出点实招来。 比如,别再卡我们的企业,别再审查我们的投资,也别拿边界问题当成每次谈判的开场白。 莫迪听进去了。会议后,他同意恢复中印党际合作机制,还主动提出推进UPI支付系统和中国数字货币的兼容性。 更重要的是,他没在峰会上提藏南问题,也没在天津街头“秀旗帜”,这是给中方的面子,也是给自己国内右翼一个“缓冲空间”。 但这番操作,特朗普能咽得下这口气吗?显然不能。原定于10月的访印计划,8月30日当天就被取消了。 美方给出的理由是“时间冲突”,但熟悉白宫节奏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外交辞令。 真实原因是特朗普受不了了。他原本指望印度站在自己一边,结果莫迪转身就把“伙伴”两个字送给了北京。 这不是背叛,这是现实。印度不是美国的附庸,它有自己的经济考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印度90%以上的API都要靠中国供应;中国还是全球稀土磁体的霸主,印度的电子制造根本离不开这些关键材料。 再看光伏、5G、AI芯片,印度虽有野心,却缺技术、缺平台。这些都不是美国能随手送的,但中国能谈,能给。 更何况,中印之间的矛盾从来都是可控的。边界问题虽难解,但并非无法对话。过去24次边境问题会谈,双方已达成十点共识。 这次天津会晤,中方没有回避历史争议,但也没有拿它当成压人筹码。反倒是强调要“照顾彼此关切”,这不是示弱,是一种成熟的大国姿态。 而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在印度这边已经行不通了。他想拿“诺贝尔奖”换支持,想用关税逼服从,这套打法在莫迪这里碰了钉子。 印度要的是“战略自主”,不是“战略附庸”。特朗普心里明白这一点,但嘴上不说。他宁愿取消行程,也不愿在媒体面前承认自己被“盟友”晾了一边。 这场看似普通的天津之行,实际是印度对外政策的一次转轨。从“联美抗中”到“中间灵活”,莫迪开始为印度寻找真正的战略回旋空间。 过去几年,他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全球南方”旗帜,但动作总是偏向西方。这次,他把姿态摆给了东方,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未来的布局。 中方当然看得清楚这一切。所以在会后声明中,特别强调了“看行动”。中国不缺合作对象,缺的是靠谱、可持续的伙伴。 如果印度真想走出新路,那边界问题不能再当挡箭牌,对中国企业的敌视政策也得改一改。否则,再多的好话,也只是风吹耳边。 未来中印关系会如何,还得看莫迪的“行动力”。中国已给出足够空间,现在轮到印度拿出诚意。天津的好话听得动人,但接下来的90天,才是真正的考验。
7年没来过中国,莫迪在天津对中方说尽好话,给特朗普气得不轻!谁都没想到,莫迪在天
养狗的一天
2025-09-01 22:02:51
0
阅读:8597
月不亮
中俄印如果团结一致,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