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13团遭伏击,双方交火后,团长却发现其中“不对劲”,密密麻麻的日

南风意史册 2025-09-02 17:39:34

1943年新四军13团遭伏击,双方交火后,团长却发现其中“不对劲”,密密麻麻的日军根本不是情报中说到的一个小队,正当大家都很担忧之际,团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后让他名声大噪。   “现在撤退就是活靶子,”饶守坤果断下令道。彼时,我军原本计划伏击日军一个小队的情报出现重大失误,实际遭遇的是超过500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的主力部队。战场形势瞬间逆转,伏击战变成了敌众我寡的遭遇战。   望远镜里密密麻麻的日军队伍让所有指战员都感到震惊。战士们屏住呼吸等待命令,有人建议立即撤退避免更大损失。但经验丰富的饶守坤团长清楚认识到,在敌军火力压制下匆忙撤退只会导致更大伤亡。他当机立断改变战术,命令部队迅速占领制高点,构筑防御工事。   “立即向旅部求援,同时建议袭击八百桥据点。”饶守坤对参谋人员下达指令。“团长,敌人数量太多了,我们能守住吗?”一名年轻战士担忧地问。饶守坤坚定地回答:“守住就是胜利,援军很快会到。”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考验着指挥员的智慧和勇气。饶守坤团长在极短时间内做出三个关键决策:首先是改变战术由伏击转为阻击,其次是立即请求援军并建议围魏救赵,最后是亲自指挥坚守阵地。这些决定最终改变了战局走向。   日军发现遭遇埋伏后,立即组织猛烈进攻。他们甚至动用了毒气弹,但新四军官兵利用地形优势顽强抵抗。战斗最激烈时,第5旅派出的特务营及时赶到增援。经过数小时激战,新四军最终击退了日伪军的进攻,毙伤敌军180余人。   桂子山战斗虽然取得了战术胜利,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第13团副团长陈宗胜等多名指战员英勇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用生命捍卫了根据地的安全。此战之后,日军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轻易对新四军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   饶守坤团长的临机决断得到了上级高度评价。新四军第2师师长罗炳辉称赞道:“饶守坤就是我罗炳辉的拳头。”这场战斗展现了抗日将领在危急关头的卓越指挥能力和过人胆识。面对突发情况,他没有慌乱撤退,而是果断调整战术,化被动为主动。   这段历史给当代人深刻启示:在危急关头,冷静判断和果断决策往往能扭转局势。饶守坤团长之所以能做出正确决定,源于他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过人的军事素养。这告诉我们,平时积累的重要性,只有在平时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在关键时刻从容应对。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饶守坤 中国共产党新闻|《饶守坤》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