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们说几个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暗黑心理学。 第一个反安慰剂效应 如果你认为另一半会出轨,那他大概率真的会出轨。1974年,美国一男子被确诊癌症晚期,医生告知他仅有6个月的生命了。他解决了所有事物,并告知了他的所有亲人后,于6个月内去世。但诡异的是在于尸检时,医生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全部消失。它并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强烈的心理暗示。威斯康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认为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比普通人死亡的风险要高43%。当你预期事情能够伤害你时,他就能伤害你。 第二个投射效应 一个人越讨厌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就越会不自觉地把这种特质投射到伴侣身上,一个内心蠢蠢欲动、有出轨想法的人,往往会率先毫无根据地怀疑并指控伴侣不忠。通过指责对方,他不仅转移了自己的内疚感,还能在心理上占据“受害者”或“道德高地”的位置。 第三个间歇性强化 最让人上瘾的,不是持续的奖励,而是随机且不确定的奖励。斯金纳的鸽子实验发现,当鸽子啄按钮后,随机地、不可预测地掉落食物时,鸽子会陷入疯狂,不停地啄按钮。在情感中,这就是“渣男/渣女”让人无法自拔的核心机制:对方时而热情似火,这就是奖励,时而冷漠如冰,这就是惩罚。这种无法预测的“抽奖”模式,会极大地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让人陷入持续的期待和焦虑中,比稳定的好感情更容易成瘾。 第四个创伤纽带 明知道对方出轨、家暴还离不开,就是因为,经历高度紧张、恐惧或反复的虐待与和解循环后,人会产生一种极其强烈的情感依恋。当施虐者间歇性地给予关爱,比如施暴之后再跪求原谅,说我是爱你的,不要离开我。受害者的大脑会把这种“奖励”和之前的极度痛苦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扭曲的依赖感:“他伤害我,但只有他能安慰我。” 这种由极端情绪波动创造出的纽带,强度往往远超健康平稳的关系,让受害者难以离开,甚至为施虐者辩护,说他会改的。 第五个路西法效应 如果你给一个人绝对的权力,他大概率会变得残暴。1971年,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津巴多教授进行了一场著名的“监狱实验”,他随机指派学生扮演狱警和囚犯。结果不到一周,原本正常的学生变得极端残忍:狱警开始虐待囚犯,而囚犯则陷入深深的绝望。实验被迫提前终止。这项研究揭示,环境和社会角色能在极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人性,善与恶的界限远比我们想象中模糊。 如果你遇到这种问题,可以后台留下📞,我和你聊聊❤
跟你们说几个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暗黑心理学。 第一个反安慰剂效应 如果你认为另一
锐智谈情感
2025-09-03 20:37: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