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蒙古这波“认祖归宗”操作很有意思。很多人以为作为成吉思汗的故乡,蒙古理应一直用着那套流传千年的传统蒙古文。但过去整整八十年,乌兰巴托的大街招牌、路标和政府文件上,出现的都是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古语。那种古老的竖写文字,几乎在公共生活中彻底消失。 这事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说起。1941年,苏联派人来到蒙古,说是帮忙推动“现代化”,其实就是要换掉他们的文字系统。 学校的教材被换成了用西里尔字母印刷的蒙古语,报纸杂志全横着印,就连寺庙的经幡也得换成新的字母。 那时的蒙古人突然发现,自己祖先留下的典籍和古籍全都看不懂了,就算是民族历史上最重要的《蒙古秘史》,也得先看用西里尔字母转写的译本。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俄语、唱苏联歌,传统蒙古文反而成了一门可学可不学的课。几十年的时间,新一代蒙古人对自己的母语文字只存在模糊的印象,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之间,好像隔着一条深沟。 然而,时代变化,让这场“认祖归宗”变得可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蒙古的经济控制力不断下降。过去八成外贸要经由俄罗斯,如今绝大多数矿产出口到了中国,生活用品则从中国、韩国进口。经济上不再受北方掣肘,让蒙古有了更多文化自主权。 恢复传统文字的第一波显性效果,是和中国内蒙古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内蒙古一直保留着这种写法,中蒙商人在边境口岸谈生意时,不用翻译就能直接看懂对方的合同和文件,合作更顺畅。这不仅让生意谈得快速,还让双方在文化上的距离一下子拉近。 去年,中蒙签署了一份“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明确写上了要在跨境贸易中推广传统蒙古文。现在,内蒙古不少大学开了蒙古文翻译专业,还吸引了大批蒙古国留学生来学书法和语言。他们觉得,这不仅是学习一种书写技巧,更是回到民族的根源。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反应有些微妙。当地媒体指责蒙古“走回头路”,语气中带着不甘心。这种情绪背后,是他们对影响力下降的无奈。 事实上,这次换回传统文字,对蒙古来说就是一次文化身份的重新认定,而这种认定,俄罗斯已经无法阻挡。 未来,当乌兰巴托的街头重新挂上竖排的传统蒙古文招牌,当孩子们可以轻松读懂祖先留下的古籍时,这个民族曾被掩盖的历史记忆,才会真正复活。这不是简单地换一套字母,而是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灵魂,重新接回身体里。
很多人对油气管道经过蒙古不太乐意,我个人之前也有点想不通,但现在想明白了,这是给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