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激光炮真的上舰了,9.3阅兵上的舰载激光系统,专打烦人的无人机。 当核导弹方阵的钢铁洪流在天安门广场留下震撼余韵,一款外形简约却暗藏“光之力”的装备悄然驶过,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那便是海军的舰载高能激光防空系统,它首次在世人面前揭开面纱,无声宣告着国产舰载激光武器已跨越试验阶段,正式成为战舰上锋芒毕露的新锐力量。 现代海战中,无人机如同恼人的苍蝇,成群结队地袭来,消耗着舰艇宝贵的防空导弹。传统导弹虽精准,却成本高昂且数量有限,一旦遭遇饱和攻击,再先进的战舰也可能陷入“弹尽粮绝”的窘境。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突破? 美国海军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成功试验了舰载中波红外高级化学激光武器(MIRACL),却在90年代中期出人意料地宣布放弃,留下一个巨大的问号。 而今天,中国不仅让激光炮真正“上舰”,更将其打造成对抗无人机蜂群的利器,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坚。 其实,这款武器的登场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4年8月,一张海军071型船坞登陆舰的照片就在网络上悄然流传。照片中,舰艏76毫米主炮后方,原本安装精密光学设备的区域,被一个带有半球形保护罩的神秘装置取代。当时军事爱好者们纷纷猜测,这或许就是激光武器的早期测试平台。 如今阅兵上的正式亮相,印证了那些敏锐的观察——中国海军早已在实战化部署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那看似不起眼的半球形罩内,蕴藏着足以瞬间烧穿无人机外壳的巨大能量,光速拦截的特性让任何来袭目标都难逃它的“凝视”。 与当年美国MIRACL依赖复杂化学燃料不同,新一代舰载激光武器更强调电力驱动和持续作战能力。它无需携带笨重的化学药剂,只需战舰自身强大的电力系统支持,便能实现“无限次”的发射,彻底摆脱了传统防空武器的“弹药焦虑”。 当敌方无人机群如蝗虫般扑来,一道道无声的激光束精准划破长空,目标在瞬间化为火球坠落,而战舰的弹药库却几乎毫发无损。这种近乎“零成本”的防御模式,将彻底改写海战的攻防规则。这不禁让人思考,当光束成为海战的主角,未来的战场又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阳光下的激光武器方队虽无震耳的轰鸣,却散发着更令人心悸的力量。它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中国海军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从最初对西方技术的艰难追赶,到如今在舰载激光这一尖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水面舰艇的发展正迎来质的飞跃。当光束划破长空,未来海战的新篇章已经翻开。
这款激光武器可能是全世界口径最大的一款,直径估计在1.2-1.5米之间,称其为激
【43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