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专机落地海参崴,他和中方另有大事要谈。 9月3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乘专机离开北京。飞机刚刚飞出中俄边境线,便很快降落在了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普京此次访华历时四天,签署了多项重要协议,为何不直接返回莫斯科而是急忙赶往远东地区? 普京在四天的访问中,中俄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能源项目是最重头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是“西伯利亚力量1号”和“远东管道”的扩容协议,这两条管道的年输气量分别从380亿提升到440亿、从100亿提升到120亿立方米。 这些提升都无需新建主干管道,仅靠增设压气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技术更新。 更重要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新进展,这条未来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大动脉,将从俄罗斯穿过蒙古进入中国东北。 普京专机之所以一出国境线就降落在海参崴,原因是东方经济论坛正在当地举行。 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于9月3日至6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远东联邦大学校园内举办。 论坛主题是“远东—为和平与繁荣而合作”,普京希望将俄罗斯远东打造成亚太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普京将在远东地区停留两天,出席论坛全体会议并就远东地区的燃料和能源综合体举行会议。 此次论坛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确认出席,中方高层以及老挝总理、蒙古国总理等外国贵宾也将参加。 普京此次远东之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部署刚刚与中方签署的能源大单。 远东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关键节点,不仅是天然气,还有煤炭、原油向中国出口的重要通道,中国用电量激增的时候,远东的港口、铁路几乎天天加班运煤。 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窗口向外界释放信号,冷静但锐利地展示俄罗斯的“远东优势”。 远东这个地名在论坛期间被反复强调,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成为一种国际背景下的地缘触点。 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4年中俄贸易额已经达到2450亿美元,同比增长7.5%。 双方95%以上的贸易将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进一步推动去美元化进程。 这种本币结算模式吸引了白俄罗斯、伊朗等上合成员国的加入,形成了货币新体系的联盟效应。 普京访华期间,俄方带来了价值18亿美元的能源设备订单,直接突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需要穿过蒙古,不可能绕开政治博弈。 其实早在2024年,蒙古方面一度拒绝该项目,让人担心三边合作会因此搁浅。直到2025年,中俄联合施压下,蒙古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蒙古国内对中俄合作态度并不统一,有人希望靠拢美国,有人则主张加强区域合作。 普京这次给出了一个“有弹性”的方案,未来如果蒙古再次反复,俄罗斯可以设计一条绕过蒙古的新路线。 普京飞抵海参崴后,蒙古国总理恰好也在东方经济论坛现场,两人进行了一场闭门会谈。 虽然具体内容未公开,但外界普遍推测,管道项目与黑瞎子岛开发是核心议题。 从北京到海参崴,这条“外交线”背后,中俄依然面临西方的压力,但至少在能源、基础设施和贸易这些实打实的项目中,双方都已经稳步推进。 普京的“东向经济牌”已经打出,下一步就是看这些合作项目如何落地。 总理米舒斯京已下令,要求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现代化升级,否则将严重制约俄远东对华出口能力。 这也是普京为何急着在海参崴部署工作,不敢有一丝耽搁。 普京的海参崴之行不是简单的地理位置转换,而是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实质性推进。 从能源合作到基础设施建设,从本币结算到区域开发,中俄合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普京专机一出国境线就降落海参崴的行程安排,体现了俄罗斯对远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华合作的紧迫感。 随着“西伯利亚力量”系列管道的推进和边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中俄经贸合作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力。
和中国谈妥!普京表态。炸了!真的炸了!普京前脚刚离开北京,后脚就甩出一句
【59评论】【28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