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差3票!最新表决结果出炉,特朗普通告全球:美国将被彻底摧毁。特朗普没有想到,自

经略简料 2025-09-05 11:32:24

相差3票!最新表决结果出炉,特朗普通告全球:美国将被彻底摧毁。特朗普没有想到,自己说过的话竟然是真的,只在就任总统那一天是真真正正的“独裁者”。其他时候的他并不是“独裁者”,不可以随心所欲,这里的独裁者当然是对照其他美国总统而言的,用以凸显特朗普的疯狂行径和颠覆式行为做派。 参考资料:7比4!“特朗普政府遭沉重打击”|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他将这个词用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战场。 一边,他警告美国自己,一项司法裁决可能导致国家被“彻底摧毁”;另一边,他又在7月21日通过社交媒体向世界宣告,如有必要,美国将“再次摧毁”伊朗的核设施。 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一个关乎经济,一个涉及军事。但特朗普选择通过同样的公开渠道,用同样的极端词汇来定性。 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无论是国内的法律博弈还是国际的地缘对抗,最终都被他简化为一场关于“毁灭”的豪赌? 说到底,特朗普似乎是将所有挑战者都看作了同一种敌人。 美国国内,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清晰判定他所推行的关税措施缺乏法律依据。 此裁决明确,彰显司法对法规的严谨遵循。这本是三权分立体系下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司法制衡。 然而,特朗普的回应,却完全跳出了法律辩论的范畴,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国家存亡的灾难性后果。他似乎在说,制约我的权力,就是在危害整个国家。 目光转向伊朗,德黑兰的立场同样强硬。其外交部长阿巴斯·阿拉格齐亲口承认,他们的铀浓缩设施确实曾遭受过美国的“严重破坏”。但即便如此,伊朗并未放弃,他们将核项目视为“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决心继续推进。 一个依法裁决,一个捍卫主权。在特朗普眼中,这两种性质迥异的“不服从”,都被打上了敌对行为的标签,需要用最强硬的姿态予以压制。 这种强硬姿态的核心,就是一种“焦土”式的威慑策略。他总能精准地描绘出最坏的结局,并将其作为谈判桌上的终极筹码。 针对关税裁决,他口中的“摧毁”并非军事打击,而是一场经济雪崩。 他暗示,如果最高法院不支持他,被迫退还已征收的巨额关税,将可能引发类似银行挤兑的金融灾难。 为了稳住局势,他干脆公开表态,所有关税“仍然有效”,这无异于在悬崖边上走钢丝。 他对伊朗的威胁则更加赤裸,而且有“历史”作为背书。他特意引用伊朗外长自己的话,等于是在提醒对方:我们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过先例。 这不是空洞的叫嚣,而是一份附带过往行动记录的最后通牒。 无论是经济上的崩溃风险,还是军事上的实体打击,特朗普都在迫使对手——不管是美国最高法院还是伊朗政府——在做决定前,必须将那个最不堪设想的后果纳入考量。 这种治理模式或许短期内能营造一种不容置喙的强势形象,但长远来看,其破坏性是巨大的。在国内,它如隐秘蛀虫,悄无声息却又持续不断地侵蚀着司法体系的威严与权威。 要知道,司法机构通常会对行政首长保持一定的宽宥,但当其行为被认为越过了底线、侵害了太多人利益时,司法制衡必然会启动。 在国际上,这种极限施压并未换来合作,反而让对手更加坚定。同时,也让其他国家,比如中国,更倾向于采取拖延和观望的策略,静待风暴过去。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只有在内部沟通或面对绝对的坏消息时,才会完全说实话。 那么,这些公之于众的极端言论,或许恰恰反映了他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是一种将内部焦虑转化为外部威胁的本能反应。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