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的阅兵,法媒非常“不高兴”!法媒声称,北京大阅兵,西方收到中国发出的“警告”! 9月3日,中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名义上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中方也明确表示,核心是“以武止戈”,让大家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当洲际导弹等先进武器缓缓驶过阅兵场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这场阅兵可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它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从里面看到了不同的东西,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各自的盘算。 在五角大楼,一群美军将领熬夜盯着屏幕,他们可没心思看庆典有多热闹,眼里只有各种数据。 他们关心的是那个叫DF-5C的洲际导弹到底是单弹头还是多弹头,激光武器怎么去拦截低空无人机,水下无人机又会怎么改变海洋上的规则。 而在布鲁塞尔,欧盟的目光则越过了坦克和导弹,投向了观礼台上的面孔。当俄罗斯、朝鲜等国领导人并肩而立时,西方感受到的不是“展示”,而是“结盟”。 他们担心的,是一个挑战现有秩序的新力量正在集结,而自己,可能再也无法主导游戏的规则。 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其实折射出同一个问题:世界变了,而谁能适应这种变化,还未可知。 于是,有人开始重新划分阵营,有人开始喧哗恐慌,也有人干脆指责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威胁。法国媒体直接称阅兵是“警告”,德国之声更断言中国要改写全球秩序。 在他们眼中,中国展示军力不是正常国家的权利,而是“挑衅”;而当其他国家阅兵时,那就是“传统”“荣耀”“传承”。这种赤裸的双标,说到底,是对中国日益增强实力的本能排斥。 中国不是第一次被误解,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这次,它没有沉默,明确指出这背后是话语权的不对等:谁来定义“和平”?谁来定义“威胁”?甚至连“纪念战争”的方式都成了政治斗争的战场。 特朗普那边一边赞美阅兵“漂亮”,一边又埋怨中国没感谢美国,这种扭捏的表态,也正说明了谁才是历史叙事权争夺中放不下包袱的一方。 从欧洲的敏感反应中,更能看出他们对未来的迷茫。一方面高喊“欧洲要当主角”,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正在被时代边缘化。 法国将军担心欧洲沦为“别人的盘中餐”,这话虽然悲观,却也真实地揭示了他们战略位置的尴尬。西方一些声音越激烈,其实越像是被漩涡边缘裹挟中的挣扎,他们怕被甩下车,所以才拼命提高音量。 这场阅兵,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军力。它像一块石子,砸入的是全球格局的池水,激起的是旧秩序内心深处的不安。 中国的强大不是为了威慑谁,而是为了提醒世界: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而旧有的定义与逻辑,也许该更新了。
中方阅兵作用开始发酵,各国态度明显变化? 以前别人说起中国,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3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