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母亲以死相逼,父亲一夜之间白了头,依然没能阻止清华才女王丽红远嫁非洲乌干达,在一夫多妻制的乌干达里,王丽红后来后悔了吗? 在北京一个双职工家庭长大的王丽红,从小就显示出学习上的天赋。她出生在1968年,父母工作稳定,家境算得上小康。她一路顺利考进重点中学,然后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建筑专业。那时候清华竞争激烈,她靠着勤奋保送研究生,成了大家眼中的学霸。大学期间,她积极参加活动,还在假期做小生意补贴生活费。就是在这样的日常里,她遇上了来自乌干达的留学生苏玛。苏玛是公派生,父亲是当地部落酋长,他靠奖学金和打工维持在清华的日子,两人因为专业相近开始接触。 苏玛家境一般,家乡贫穷落后,但他努力上进,在清华念建筑。王丽红和他相处多了,发现他乐观有责任心。两人从朋友变成恋人,校园里传出不少议论,因为跨种族恋爱在九十年代不常见。王丽红父母得知后强烈反对,他们觉得女儿优秀,前途光明,怎么能跟一个非洲人走。乌干达经济差,医疗教育落后,他们担心她吃苦。父母劝不动,就把她送到日本姐姐家留学,希望断了这段关系。可苏玛借钱买票追到日本,两人重逢后感情更稳固。 1993年,王丽红和苏玛在北京登记结婚,不久生下第一个女儿苏琪。父母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完全阻拦。婚后他们在小公寓住,苏玛继续学业,王丽红毕业找工作,日子过得平稳。那几年,他们积累点积蓄,苏玛偶尔分享家乡的事,王丽红开始了解非洲的风俗。苏玛承诺一夫一妻,不会像他父亲那样娶多个妻子。他父亲有十多个妻子,孩子四十几个,这让王丽红知道乌干达一夫多妻制普遍,但苏玛坚持自己的选择。 1996年,苏玛毕业要回国,王丽红决定跟着去。她带苏玛回家商量,父母反应激烈。父亲气得在屋里踱步,母亲甚至拿出药瓶吞药威胁断绝关系。父亲那晚没睡好,早上头发白了大半,邻居都说看起来老了十岁。王丽红收拾行李,坚持登机。父母联系日本亲友,又试着把她留在东京,可她只住了几个月,就通过朋友帮助买票飞乌干达。苏玛在机场接她,两人挤上巴士,颠簸几小时到乡村。进村时,村民围观,苏玛父亲家院子挤满兄弟姐妹,妻子们分住不同屋。 乌干达允许一夫多妻,苏玛父亲的家庭就是典型例子,王丽红初到时得适应这种环境。她下飞机热浪袭来,苏玛举纸板迎接,两人到村后住进简陋屋子。没有自来水,村民靠雨水过日子。王丽红用手势沟通,慢慢学当地语。苏玛不是精英,他靠务农和打工维持,回家后他们一起干农活。她生下更多孩子,总共五个混血儿,但医疗条件差,2008年最小儿子得疟疾,高烧后没救过来。这事打击大,王丽红开始反思当地问题。 适应几年后,王丽红看到村里孩子没教育机会,就开始教识字。起初在自家办小班,后来规模扩大。苏玛支持她买地,2010年创办鲁扬子中学,从一间土房起步。她编教材,开中英双语课,吸引附近孩子步行来学。学校注册后,学生人数翻倍,一些中资企业员工把孩子送来,希望学汉语进公司工作。她培训本地教师,苏玛弟弟成了第一位本地老师。学校逐步转型自管,十年后有五栋楼、图书馆和操场,还设中乌文化交流中心。 王丽红任校长,推动本土教师培训,学生达数百。她参与中国大使馆教育项目,获当地教育局表彰。学校引入孔子学院资助,培训汉语老师,目标2021年培养100名教师在50所学校任教。她没办正式婚礼,但和苏玛共同管理学校。媒体报道她的故事,有人质疑选择,有人称赞。她表示这让孩子看到更广世界,自己坚持下来。苏玛退休后继续帮忙,两人守护学校至今。
1996年,母亲以死相逼,父亲一夜之间白了头,依然没能阻止清华才女王丽红远嫁非洲
文山聊武器
2025-09-06 23:37:55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