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首词给妻子,大意是:“别的学士都纳妾,所以我也想纳妾。况且

蕊蕊聊过去 2025-09-08 13:37:05

元朝书法家赵孟頫写了一首词给妻子,大意是:“别的学士都纳妾,所以我也想纳妾。况且你已年过40,守住你大老婆的位置就行了。”妻子回赠一首,赵孟頫瞬间泄气,再不提纳妾之事。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生于1254年,早年就以书法和绘画出名,元世祖忽必烈赞他像神仙中人。他入元朝做官,历任多职,但因为宋室身份,总得小心翼翼。管道昇生于1262年,是春秋管仲的后裔,从小饱读诗书,精通书画,才华横溢。她俩人相遇时,赵孟頫36岁,管道昇28岁,都算晚婚,但一见投缘,很快就结为夫妇。这段婚姻在当时看来挺特别,因为两人不光是夫妻,还像知己,共同钻研书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赵孟頫仕途上虽有起伏,但管道昇总在背后支撑。她操持家务,教导子女,还帮着打理人情往来。赵孟頫外调时,她一人扛起家庭重担,从不抱怨。夫妇俩常一起作画,赵孟頫的许多作品都有管道昇的影子。她自己也创作不少书画,元仁宗还封她为魏国夫人。他们的婚姻持续三十年,虽说中间有波折,但整体平稳,这在封建社会里算得上难得。 到赵孟頫五十岁后,他升任浙江儒学提举,官场应酬多了起来。那时候,官场上纳妾成风,许多同僚都以此为乐。赵孟頫见管道昇年过四十,容颜渐衰,也动了心思。他不好直说,就写了一首词试探:大意是“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陶叶陶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这词的意思很明白,其他学士都有妾室,他想效仿,又说妻子年纪大了,守着正室位置就好。   管道昇收到这词,自然心里不是滋味。但她没吵没闹,而是冷静回了一首《我侬词》: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词用泥人比喻夫妻关系,说两人本该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不离。赵孟頫读后深受触动,想到这些年管道昇的付出和才华,顿时放弃纳妾念头,从此再不提这事。 这个故事出自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是历史记载的真实事件。它反映了元代婚姻中的现实问题,那时候男人纳妾司空见惯,但管道昇用智慧化解危机,维护了家庭和谐。赵孟頫后来在管道昇墓志铭中赞她“有才略,聪明过人”,可见他对妻子的敬重。管道昇不光是贤妻,还是独立女性,她的书画作品如《水竹图》至今流传,影响深远。 他们的生活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家庭的常态。赵孟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管道昇随他南下北上,共同面对仕途压力。管道昇信佛,抄写过《金刚经》,分赠寺庙,这也影响了赵孟頫晚年转向书画自遣。夫妇俩的作品常被后人并称“管赵风流”,意思是他们的艺术成就和情感故事都让人羡慕。但这羡慕不是盲目的,管道昇的才华是关键,她不是依附丈夫,而是平等相伴。 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不高,但管道昇用实际行动证明,个人能力能改变命运。她反对纳妾,不是一味忍让,而是通过诗词表达忠贞理念,这点古今通用。现在我们讲家庭和睦,也强调互相尊重、共同担当。赵孟頫最终选择忠于婚姻,说明他认识到妻子的价值超出外在容貌。 管道昇于1319年病逝,赵孟頫亲撰墓志,三年后他也去世,两人合葬。这实现了《我侬词》中的愿望,生同衾,死同椁。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不光是浪漫传说,还提醒人们,婚姻需要经营,智慧比容颜更持久。  

0 阅读:35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