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今天发文说:“我看到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视频:一位美丽的乌克兰年轻难民,为

天天纪闻 2025-09-09 11:40:16

特朗普今天发文说:“我看到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视频:一位美丽的乌克兰年轻难民,为了躲避残酷的战争来到美国……遭到残忍伏击。行凶者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惯犯……每一个州,都需要法律与秩序,只有共和党才能实现这一点!此外,主流媒体对这场可怕的悲剧为何集体沉默?请投票支持迈克尔·沃特利(Michael Whatley)竞选美国参议员,他不会让这种事再次发生!”   乌克兰女子的遭遇固然令人悲伤,但特朗普的发言,显然是将这起悲剧,硬生生变成了攻击民主党的武器。   普嘴里那套“都是民主党惹的祸”的说辞,仔细琢磨起来,就像他的发型一样——看着夸张,实则根基不稳。   先说说那个被特朗普反复念叨的“无现金保释”。这东西可不是民主党一拍脑袋搞出来的新鲜玩意儿。说白了,以前富人犯了事儿,掏点钱就能保释出去;穷人哪怕只是轻罪,没钱交保释金就得蹲大牢。   无现金保释改革,初衷是想让司法少点铜臭味,别让穷人因为没钱就失去自由。就像洛杉矶县政委员米切尔说的:“保释意味着我有资源支付出狱的费用”,这话戳破了老制度的不公平。   但问题是,再好的经也怕念歪了。洛杉矶县刚推零保释时,警察局长就抱怨,警员辛辛苦苦抓的人,转眼就拿着传票走人,受害者看得目瞪口呆,警察士气都快泄光了。   特朗普揪着凶手“14次被捕还能保释”不放,听起来确实离谱。但这里有个关键点:无现金保释不是“无条件释放”。   按照规定,除非是最严重的犯罪,否则才可能适用,而且法官得评估嫌疑人的危险程度。夏洛特市这案子里,凶手到底犯了啥罪被保释?是暴力犯罪还是小偷小摸?特朗普没说。   但纽约的例子显示,保释改革后,总体犯罪率没咋变,惯犯的犯罪率却可能上升。这说明啥?不是制度本身坏了,而是执行中可能漏掉了那些“惯犯专业户”。   再说说特朗普点名的那位前州长罗伊·库珀。特朗普说他“名誉扫地”,因为“拒绝将坏人关起来”,可翻遍新闻,也没见库珀推动过北卡的保释改革。   倒是共和党一直喜欢把“治安不力”的帽子扣给民主党,尤其是把犯罪率上升和保释改革捆在一起说事儿。   夏洛特市去年就出过枪击案,造成3名警察死亡,那会儿咋没见特朗普出来喊“法律与秩序”?可见这锅甩得有点刻意。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说“主流媒体集体沉默”。可实际上,洛杉矶零保释政策刚推的时候,媒体吵得不可开交。有人骂“罪犯放出去害民”,有人赞“终于不用为钱坐牢了”。   这次夏洛特的悲剧,媒体会不报?恐怕是报道的角度不合特朗普心意吧。毕竟,他需要的不是客观报道,而是能帮共和党候选人迈克尔·沃特利拉票的“舆论弹药”。这种把人命关天的事儿当选举工具的操作,在美国政坛早就不新鲜了。   说一千道一万,美国的治安问题哪是一个保释制度能背的锅?数据显示,美国至少四分之一的刑满释放人员,当年就会再被捕。这说明监狱系统根本没起到“改造”作用,倒像个“犯罪技术进修班”。   精神健康服务跟不上,多少“疯子”在街头游荡没人管?枪支泛滥成灾,买把枪比买瓶烈酒还容易,这些特朗普咋不提?他只字不提共和党的“拥枪自由”立场,也不说那些阻挠心理健康拨款的议员名单,光盯着保释制度打,这不是避重就轻嘛。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说辞就像给病人开偏方——只治表面症状,不管深层病根。无现金保释改革有漏洞,该堵得堵,但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洛杉矶的经验就证明,只要管理得当,零保释既能保证公平,又能控制犯罪率。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民主党,高喊“只有共和党能救美国”,这种话听听就行,当真你就输了。   可怜那位乌克兰姑娘,躲过了炮弹却没躲过地铁里的刀子。她的悲剧不该成为政治口水战的素材,而该是反思美国司法系统和社会治理的契机。   只可惜,在选举政治的操弄下,这样的反思太奢侈了。特朗普们忙着甩锅拉票,哪顾得上真正解决问题?毕竟,指责别人比自己动手容易多了,这大概是美国政客们的共同“智慧”吧。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