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热衷于诽谤他人的人来说,这是一记警钟啊!哪怕这个人当时是或现在是美国总统!

天天纪闻 2025-09-09 16:41:19

对那些热衷于诽谤他人的人来说,这是一记警钟啊!哪怕这个人当时是或现在是美国总统!   当地时间9月8日,纽约曼哈顿的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宣布,维持陪审团对特朗普诽谤作家E. Jean Carroll的8330万美元赔偿裁决。   更扎心的是,法官们直接驳回了特朗普团队祭出的“总统豁免权”大旗,直言:“即便你当时是总统,也不能用公权力当挡箭牌。”   故事得从2019年说起。卡罗尔在《Elle》杂志撰文,指控特朗普上世纪90年代在纽约某百货公司试衣间对她实施性侵。   当时正值特朗普第一任期,这位“推特治国”的总统立刻火力全开:“她在撒谎!这是民主党策划的阴谋!”   他不仅在白宫记者会上反复强调“卡罗尔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还在社交媒体上给她扣上“炒作新书”的帽子。   卡罗尔可不是吃素的。她先是在2019年以诽谤罪起诉特朗普,又在2022年纽约州《成人幸存者法案》生效后,追加了性侵指控。   2023年5月,纽约联邦陪审团认定特朗普构成“性虐待”和“诽谤”,但未认定强奸。   2024年1月,另一陪审团进一步裁定,特朗普的持续攻击导致卡罗尔遭受“数千次死亡威胁”和“职业生涯毁灭”,开出了8330万美元的天价赔偿。   特朗普当然不服。他一边在“真相社交”上痛斥这是“史上最大政治迫害”,一边把官司打到了联邦上诉法院。   没想到,2025年9月8日,三名法官组成的合议庭直接给他来了个“三连拒”:拒绝重审、拒绝豁免权、拒绝同情分。判决书中特别提到,特朗普的言论“完全脱离公职范畴,纯粹是个人报复”。   特朗普团队的核心论点是:“我当时是总统,代表国家发声,豁免权天经地义。”   但法院的逻辑很简单:你在2019年的言论是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和总统职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像你不能一边当警察一边揍邻居,然后说“这是公务行为”。   这里得提到2024年7月联邦最高法院的一个判例。当时最高法院裁定,特朗普在“干预2020年选举”案中,只有“核心公职行为”(如指挥司法部)享有豁免权,而施压州官员、煽动集会等属于个人行为。   这次第二巡回法院直接照搬了这个逻辑:“总统豁免权不是万能膏药,贴不到诽谤案上。”   更打脸的是,特朗普团队还搬出了1982年的“尼克松诉菲茨杰拉德案”,试图证明总统职务行为绝对豁免。   但法官们冷笑一声:“那案子是民事赔偿,而且涉及国家安全。你这案子是个人恩怨,能一样吗?”   现在问题来了:特朗普已经是总统了,他的钱能执行到位吗?   首先,赔偿金额已经涨到8970万美元(含利息),卡罗尔的律师放话:“我们盯着他的每一分钱。”   根据美国法律,法院可以冻结特朗普的个人资产,比如他在佛罗里达的海湖庄园、纽约的特朗普大厦,甚至从他的总统年薪(40万美元)里按月扣除。   不过特朗普也不是省油的灯。2024年,他因纽约财务欺诈案被判罚3.55亿美元时,就通过保险公司缴纳了1.75亿美元保证金,避免资产被扣押。这次他很可能故技重施,用名下房产或高尔夫球场作抵押,先保住现金流。   但要是最高法院最终维持原判,他的商业帝国可就岌岌可危了——彭博社估计,这两笔罚款可能占他净资产的五分之一。   更有意思的是,卡罗尔的律师在法庭上曾调侃:“特朗普自称身家26亿美元,每天支付100万美元赔偿金,十年后他还是亿万富翁。”这看似夸张,却道出了一个现实:对特朗普来说,钱不是问题,面子才是。   裁决公布当天,华盛顿就像炸开了锅。民主党议员们集体欢呼“法治胜利”,众议院议长甚至在社交媒体上@特朗普:“总统先生,该还钱了!”而共和党内部却出现裂痕:温和派担心这会拖累2028年大选,强硬派则继续力挺“特朗普永不妥协”。   对特朗普的执政来说,这无疑是一记重锤。2025年4月的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经跌至42%,是上任以来新低。如今裁决一出,他在移民、关税等议题上的立法推动可能更加艰难。更麻烦的是,卡罗尔案开创了先例——如果其他原告效仿,特朗普的法律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国际上,这事儿也成了笑话。欧洲媒体幸灾乐祸地评论:“美国号称‘总统权力至高无上’,结果连诽谤赔偿金都赖不掉。”就连特朗普的盟友以色列,私下里也担心这会削弱他在中东的谈判筹码。   这场官司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便贵为总统,也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特朗普以为豁免权是“免死金牌”,却忘了美国宪法里还有“不得剥夺他人名誉权”的条款。正如第二巡回法院在判决书中写的:“总统不是国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