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言派兵乌克兰的26国还没任何动作,普京先发制人的动手了。 直接用无人机加导弹的方式,将乌克兰的空中防线扯了个稀巴烂。随后,乌克兰又出了讣告,“爱国者”导弹专家也在这场轰炸中死亡了。 2025年9月7日凌晨,基辅夜空被导弹火光撕裂。俄军出动超过800架无人机和13枚精确制导导弹,目标直指政府大楼、能源设施和防空指挥节点。 俄军采取了新的战术组合,将昂贵且精准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与大量廉价的“天竺葵”自杀式无人机混合使用。 这种“高低搭配”的饱和攻击目的很明确:消耗和穿透乌克兰日益依赖西方援助的防空网络。 就算乌军宣称拦截了超过九成的无人机,那漏网的几十架,足以在基辅制造混乱与死亡。 乌克兰政府大楼首次遭到直接袭击,顶层被烧穿,火光照亮了整片第聂伯河。 官方声称袭击造成2人死亡、18人受伤,但谁都知道,废墟底下还埋着多少人没人敢猜。 乌军方讣告确认,爱国者防空系统首席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在维护阵地时遭导弹爆炸波及牺牲。 这位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首席军事工程师,在阵地被击中后亲自尝试抢救设备并扑灭火灾,但最终因弹头爆炸而身亡。 萨昆的死亡记录显示,即使爱国者防空系统成功击落部分来袭导弹,导弹碎片和随后的爆炸导致其死亡。 他的亲属已在泽连斯基网站上发表请愿书,要求授予萨昆“乌克兰英雄”称号。 作为美国培训的顶级专家,他掌握爱国者系统的核心运维技术,其部队曾创下击落“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记录。 但乌军现役爱国者专家不足5人,全部依赖美方培训。 西方援助的防空系统虽先进,却存在“技术依赖症”:每套爱国者价值4亿美元,拦截弹单价500万美元,而俄军无人机成本仅数万美元。 这种不对称消耗使乌军陷入“拦截经济困境”,耗尽昂贵弹药却难抵低成本蜂群攻击。 俄军战术升级值得深究,此次突袭启用新一代“Orlan-30”无人机实施电子干扰,为导弹提供精确引导。 俄方通过信号拦截和加密通讯破解,精准锁定萨昆的活动范围。 这种“先干扰后斩首”的模式,与此前打击哈尔科夫“海妖”部队总部、恰索夫亚尔北约顾问的战术一脉相承。 尽管26国曾声明“直接军事援乌”,但空袭后无一国实质性出兵。 面对俄军的猛烈攻击,泽连斯基紧急向欧洲发出呼救,敦促所谓的“26国派兵联盟”尽快落实行动。 但这种近乎绝望的求援,暴露了乌克兰对西方援助的过度依赖。 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明确表态,柏林方面目前暂未将出兵乌克兰纳入其国防计划。 这很令人诧异,在前期关于军事介入乌克兰问题的讨论中,德国曾与英国、法国共同组成所谓的“铁三角联盟”,三国一度是推动西方军事干预的最积极力量。 乌克兰防空的溃败早有预兆,2024年下半年乌军整体拦截率已跌至28%,美国从2025年3月中断爱国者导弹供应,乌库存仅剩200枚,仅能支撑至6月中旬。 欧洲援助武器问题频出:德国坦克炮管生锈、法国战机零件不全、波兰提供过期导弹。 萨昆这类专家本可通过技术调试弥补装备缺陷,但其阵亡后,基辅防空拦截率立即下降15%。 士兵坦言“没有萨昆,连导弹参数都调不准”。 西方须直面援乌战略的悖论,若增派专家,可能成为俄军下一个斩首目标;若不派人员,昂贵装备恐沦为摆设。 26国还在讨论何时派兵时,战争有自己的节奏,不在乎外交官的表态或政客的宣言。普京已经用导弹和无人机投下了票。
有点意思!一名乌克兰士兵发视频吐槽,大骂乌军征兵办不是人。原因是,征兵办强制征召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