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一位75岁的云南大爷,徒步到四川会理找朋友,路上遇到好心人开车带他找,没想到到地方后,村民告诉他,他的朋友早已经去世了,但是大爷不甘心,一定要见见朋友的家人。 一位75岁的老人,从云南昭通出发,只身前往400公里外的四川会理。 他要去见一个二十多年没联系的战友。 他随身物品没几样:几百块钱,是攒了大半年的;几件换洗衣物,外加一个布包。 那个布包里,装着一张老照片 —— 是他年轻时和战友在部队拍下的合影。 为什么要走这一趟?老人说,当年战友帮他收过麦子,自己“欠他一顿饭”。 现在自己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腿脚也不利索了,就怕哪天真走不动了,这辈子都见不上了。 家人都劝他,这么大岁数,又没电话,地址也记不清,太危险了。 可他还是坚持在凌晨三点,悄悄踏上了这趟旅程,先坐长途车,再靠双脚走。 八月下旬的一个雨天,司机振楠在路边撞见了这位老人。 他背着包,裤腿上全是泥,一个人在雨里踉踉跄跄地走。振楠心里不落忍,就把车停了下来。 听完老人的经历,振楠立刻打定主意,这忙他一定要帮。 老人过意不去,从兜里摸出皱巴巴的十块钱,硬要给油钱。振楠没收,只说了一句:“出门在外,谁还没个难的时候。” 可找人的过程比想象的要难得多。 老人记忆模糊,一会儿说朋友在“会东的江州”,一会儿又念叨着“十三公里”。 振楠开车在坑洼的乡间小路上绕了三个多小时,问了好几个路人,才知道附近有两个同名村。 他二话不说:“俩村都去看看!” 在第二个村子,他们终于打听到了那位叫陈大平的战友。 然而,传来的消息却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陈大平,三年前已经去世了。 听到这话,老人身子瞬间僵住,手里的布包 “啪” 地砸在了地上。 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最后缓缓蹲下身,抱着膝盖,像个孩子一样痛哭起来。 振楠看着这一幕,鼻子一酸。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捡起地上的布包,拍掉上面的泥土。 尽管没能见到老友,老人还是坚持要去他家看看。 陈大平的家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他们一眼就认出,这位就是哥哥生前常念叨的“昭通的王大哥”。 此刻他才明白,这份牵挂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向的惦念。 陈大平生前也常跟家人提起这位老战友,说当年在部队,是老姜帮他扛过病号饭。 他同样珍藏着那张合影,照片背面,他亲手写下:“昭通老姜,勿忘我”。 去世前一年,他还念叨着想去找找老姜,可惜一直没有联系方式。 老人在朋友的遗像前,颤抖着拿出从家乡带来的包谷酒。 那一刻,振楠悄悄退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这场迟到了三年的重逢。 几天后,振楠又陪着老人,买了些纸钱,一起到后山给陈大平上了坟。 老人把酒洒在坟前,嘴里喃喃自语,像是在完成一个跨越生死的约定。 这趟寻友之旅的故事被振楠发到网上后,瞬间引爆了讨论。 有人说老人“太傻”,不值得冒这个险。 但更多人却被这份情谊深深打动,觉得这份惦记,“比啥都值钱”。 准备返程时,振楠给老人办了张手机卡,把自己的和陈家人的号码都存了进去。 老人紧紧握着他的手,眼含热泪,说他“比亲侄子还亲”。 老人坐上回家的车,窗外是湛蓝的天空。 车窗上,贴着一张他亲手写的字条,字迹歪歪扭扭,却无比真诚——“好人一生平安”。 或许,这场奔赴没能换来一个拥抱,却让一份抱憾终生的思念,有了一个郑重的落点。 就像振楠说的,他帮的不仅是老人,也是在帮每一个看客,找回心里那点快要“丢了的热乎气”。 信源:果然视频——75岁退伍大爷徒步跨省寻老友
最近四川有个男的碰上怪事。媒人介绍对象说是离过婚的不用给彩礼,女方自己上门了。谁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