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5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三十多年后,王僧辩的儿子王颁带兵掘开陈霸先的陵墓,将骨骸焚化成灰,加水后分给千余人喝下。 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萧绎却在江陵被西魏大军俘获,梁朝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四处奔逃。 当时担任司空的王僧辩与征西大将军陈霸先,分别掌控建康与京口,成为支撑梁朝半壁江山的两大支柱。这对曾并肩平定侯景之乱的战友,彼时还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王僧辩坐镇朝廷中枢,陈霸先手握精兵,镇守边境要塞。两人通过联姻缔结同盟,共同拥立梁元帝之子萧方智为太子,维系着梁朝的表面稳定。 变故发生在555年3月。北齐文宣帝高洋突然派军护送梁武帝之侄萧渊明南下,强硬要求王僧辩改立萧渊明为梁朝皇帝。 面对北齐大军压境的压力,王僧辩陷入两难:若拒绝,会引发南北大规模战事;若接受,又会违背与陈霸先的盟约。 王僧辩最终选择妥协 ,他亲自前往采石矶迎接萧渊明,随后逼迫朝中百官同意废黜萧方智,册立萧渊明为新帝。 消息传到京口,陈霸先表面上派使者前往建康,劝说王僧辩回心转意,暗地里却召集麾下将领密谋起兵。 同年九月,陈霸先以 “辅佐王室” 为旗号,率领大军从京口沿长江西进,趁夜色渡过长江,径直扑向建康。 当时王僧辩正在石头城处理政务,听闻陈霸先突然率军来袭,仓促间连铠甲都来不及穿戴,只能带领少数亲信登上城楼抵抗。石头城很快被攻破。王僧辩被杀。 王僧辩死后,他年少的儿子王颁隐姓埋名,一路辗转,从江南逃往长安,拜见北周武帝宇文邕。 此后,王颁长期在北周军中效力,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杨坚建立隋朝后,对王颁这位身世特殊的将领十分器重,让负责训练水军。王颁心中清楚,自己等待了三十年的复仇时刻,终于越来越近了。 公元588年,杨坚任命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兵分八路讨伐陈朝。 王颁主动请求出征,担任行军总管,率领一路大军从荆州出发,顺长江东下。 在整个平定陈朝的战役中,王颁表现得异常勇猛, 他带领士兵攻克荆门、夏口等重要城镇,一路势如破竹,直抵建康城下。 当隋军攻破建康城时,王颁并未像其他将领那样忙着抢夺战利品,而是立刻派人寻找陈霸先陵墓的位置,复仇的念头从未离开他的脑海。 陈霸先的万安陵位于建康城南的天印山,这座陵墓在陈朝时期一直有专人看守,规模宏大。但随着陈朝灭亡,守陵人四散逃亡。 王颁带着千余手下,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万安陵的准确位置。 深夜的天印山下,火把将陵墓周围照得如同白昼,当棺椁从地下被抬出时,王颁快步上前,亲手打开棺盖。 尽管陈霸先已去世三十三年,但骸骨保存得还是相对完整。 看着仇人残留的遗骨,王颁三十三年的隐忍与仇恨爆发,他扑倒在棺椁旁放声大哭,他下令将陈霸先的骸骨全部取出,放在柴堆上点火焚烧。 熊熊烈火中,骸骨逐渐化为灰烬。王颁亲手将这些灰烬收集起来,倒入提前备好的大量酒坛中,随后将酒分发给在场的千余名士兵和闻讯赶来的王僧辩旧部。 众人纷纷端起酒碗,将掺有骨灰的酒一饮而尽。 王颁掘陵焚骸的消息很快传到杨坚耳中,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上奏,要求严惩王颁。 杨坚了解相关情况后,不仅赦免了王颁的罪行,还任命他为柱国,封汶阳郡公,给予极高的荣誉。 复仇之后的王颁,常常在深夜被噩梦惊醒,梦中父亲王僧辩质问他为何要做出如此极端的事。 王颁的复仇极具争议,有人称赞他为父报仇,也有人批评他掘陵焚骸的行为过于极端。
司马懿要这样做了,就不会有后面的晋了[6]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