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一伙德军闯入北京一家妓院,刚要侵犯一名女子,便听见女子用流利的德语说:“我认识瓦德西将军 回去告诉他我是赛金花”,德军被吓住便不敢冒犯。德国将军闻讯赶来,当他看到妓女顿时愣住了,她还真没有吹牛。 赛金花,本名赵彩云,生于江南一个小商贾之家。她自幼聪慧伶俐,爱吟诗作画,琴棋书画皆有涉猎。若家境安稳,她或许能安然度过一个闺阁女子的人生。 家道中落,父亲早逝,母亲无力独撑门户,贫困的阴影很快笼罩下来。无奈之下,年少的赵彩云被迫进入青楼,以卖笑为生。 她天生一副好相貌,眉眼如画,举止大方,不似一般青楼女子的轻佻。更难得的是,她心思机敏,懂得读书识字。客人们一旦与她交谈,往往被她的谈吐和机智吸引。 渐渐地,她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被冠以“赛金花”的雅号。在她二十岁出头之时。她结识了清廷重臣洪钧。洪钧是翰林出身,性格儒雅,才华横溢,颇有政治远见。 他对赛金花的美貌才情一见倾心,甚至不顾世俗偏见,迎娶她为妻。 婚后不久,洪钧奉派出使欧洲,担任清廷驻德大臣。赛金花随行,从江南青楼一步步走入了欧洲宫廷的华丽殿堂。 对于她来说,这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柏林的街道宽阔整洁,灯火辉煌;王公贵族的舞会中,西式宫装与中国旗袍交相辉映。 赛金花初到之时,虽有些拘谨,但很快便以天赋的聪慧和灵巧的谈吐赢得了众人的好感。 她努力学习外语,尤其是德语。起初只是跟随翻译学些日常对话,后来渐渐能流利交谈,甚至能与贵族夫人们谈笑风生。 她的身份虽特殊,却能在异国社交场上举止优雅,谈吐不俗。 一次王宫的舞会上,赛金花随洪钧一同出席,众人原以为这位东方女子不过是随从的陪衬,未料她仪态万方,语言流利,还能即兴吟诵诗句,引得一片赞叹。 有人甚至惊呼,这女子并不比欧洲宫廷的名媛逊色。 在德国的数年生活,使赛金花眼界大开。她目睹了西方社会的繁荣与制度的不同,也逐渐理解了洪钧常常忧心忡忡的原因——大清国若不图自强,终有一日会在列强的铁蹄下蒙受耻辱。 1900年夏,北京被联军攻陷,城中混乱不堪。一天,一伙德军士兵在城里搜捕妇女,烧杀掠夺,闯入一家妓院。 院中女子们吓得瑟瑟发抖,哭声一片。就在此时,一名女子缓缓走出,身着旗袍,举止沉着,神色间却透着几分自信。 “我认识瓦德西将军。”她突然用流利的德语说道。 德军士兵们立刻怔住了。眼前这女子竟敢直呼统帅之名,还用的是他们的母语。瓦德西是德军总司令,地位尊崇,若这女子真是旧识,他们贸然冒犯,可能惹祸上身。 士兵们面面相觑,心中动摇。 消息很快传到瓦德西耳中。出于好奇,他亲自赶到妓院。当他看到那女子时,竟一眼认了出来——果然是当年在欧洲社交场合见过的东方美人。 两人用德语寒暄,回忆往事。瓦德西惊讶于她的境遇,却因旧识而生敬意。自此,他下令德军不得骚扰赛金花所在之地,甚至对她多有照拂。 赛金花深知机遇难得,并没有只顾自身安危,而是借机多次劝说瓦德西,呼吁联军减少屠戮,宽待平民。 据说,在她的奔走下,许多妇女和百姓免遭凌辱,一些家庭也因此逃过大难。北京城内一部分区域,因她的存在,血光之灾得以减轻。 那段日子里,赛金花几乎成了百姓口中的“活菩萨”。 庚子之役后,她虽一度名声大振,却也因身份饱受非议。有人讥讽她不过是借旧识自保,有人斥责她“攀附权贵”,难登大雅之堂。 但冷静想来,在铁蹄践踏之下,能舍身去与侵略者周旋,救下百姓者,又有几人? 赛金花的人生急转直下。失去依靠后,她再度漂泊京沪,晚年逐渐落魄。她曾短暂重返风月场,但年华已逝,生活日益困顿。 到了晚年,她居于北京胡同的一处破旧小屋,常靠施舍度日,昔日的“名妓奇女子”成了街坊眼中孤苦的老妇。 1936年,赛金花在北京病逝,时年六十余岁。去世时身边无亲无故,境况凄凉,几乎无人问津。
1900年,一伙德军闯入北京一家妓院,刚要侵犯一名女子,便听见女子用流利的德语说
牧童的娱论
2025-09-10 13:39: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