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发了!”9月8日四川绵阳,两女子上山偶遇野生菌类,5个小时捡了100斤左右,放在车上差点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烘干后虽然只剩10斤左右,但也能卖将近2000块钱,网友:这就是捡钱的快乐吗? 大山深处的好东西,总带着点神秘的诱惑,有时候是吹过林间的清风,有时候是能换成真金白银的野味。 四川绵阳的两位大姐,把车停在路边,背着竹筐就钻进了山林里。 她们目标很明确,就是找藏在落叶底下的野生菌。 这事儿像极了跟自然玩的寻宝游戏,多少得靠点运气,不过只要是能吃的菌子,她们都不会放过。 没想到这次运气特别好,俩人在林子里发现了成片的青冈菌。 接下来的五个小时,就成了纯粹的体力活——蹲在地上找、弯腰挖,把能采到的菌子都小心收进筐里。 最后收拾的时候才发现,近一百斤的菌子不仅装满了所有竹筐,连汽车后备箱都塞得满满当当,挤得连坐人的地方都快没了。 俩人脸上一点都看不出累,满是高兴,毕竟这可是近乎无本的买卖,太值了。 这些新鲜菌子简单烘干处理后,重量会减轻不少,最后大概能剩下十斤左右,但就算这样,也能卖出将近两千块钱。 俩人平分下来,每个人到手差不多一千块,这可比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几天零工挣得还多。 她们觉得,自己冒了进山的风险,又付出了体力,这笔钱是应得的。 其实捡野生菌这活儿,就是靠天吃饭,机会可遇不可求。 所以一旦碰到成片的菌子,肯定得尽量采完,不然回家了心里也会一直惦记,总觉得亏了似的。 但这碗饭也不是谁都能吃的,首先得胆大心细,还得懂行。 除了认识青冈菌,至少得能分清松茸、青头菌、见手青这些常见的品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有毒,不然很容易出危险。 山里的路本来就不好走,还时常有蛇出没,光是这一点,就劝退了不少想试试的人。 但为了多挣点钱补贴生活,这两位大姐显然没把这些困难当回事,一心就想着多找些菌子。 说到吃野生菌,民间一直有“三熟”的说法,其实总结下来关键就两条:不认识的菌子坚决不碰,就算是认识的,也一定要彻底炒熟煮透。 只要做到这两点,吃菌子中毒的概率就会特别低。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不少网友羡慕地说:“这哪是捡蘑菇啊,简直就是捡钱!胆子大加上运气好,就能有白来的收入,也太让人眼红了。 ”但也有人看得很通透,留言说:“看着轻松,可这钱真不好挣,换作是我,连进山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找菌子了。 ”这种对山林的敬畏,恰恰点出了这件事的另一面。 现在不光是当地人会进山找菌子,甚至有些跟着网红搞“采菌游”的人,也一股脑涌进山里。 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山里的野生菌,还禁得住这么多人挖吗?要知道,菌子生长全靠地下的菌丝,一旦菌丝被破坏,明年这片土地可能就长不出新的菌子了。 还有些人没规矩,把保护区当成自家后院,随意踩踏,草地都被踩秃了,这早就超出了“靠山吃山”的本分,变成了对自然的破坏。 野生菌是大自然给咱们的福利,可要是不懂节制,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这份福利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怎么在个人赚钱、规避风险和保护生态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个需要好好琢磨的事儿。 靠山吃山本身没错,但心里得有杆秤,不能光顾着现在,总得想着给明天留一口。 这份来自山林的独特馈赠,只有咱们带着敬畏心去珍惜、去合理采摘,才能长久地惠及我们,甚至传给后代。 不然哪天山里再也长不出菌子,不光少了一份收入,也少了一份和自然亲近的乐趣,多可惜啊。
“发财了!”四川,女子和朋友爬山,发现很多野生菌子,2人为了一网打尽,竟然花了5
【9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