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扬言炸中俄能源大动脉?特朗普刚施压欧洲,北溪阴影重现。 9月2日,俄罗斯天

文史啊旺 2025-09-11 14:35:23

美媒扬言炸中俄能源大动脉?特朗普刚施压欧洲,北溪阴影重现。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和中国签署了约束性协议,推进“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这条管道从俄罗斯西部经蒙古到中国北部,全长2600公里左右,每年能输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蒙古作为过境国,也签了字,图的是过境费和相关收入。三国合作框架定了,项目预计十年内完工。这对俄罗斯来说,是摆脱欧洲市场波动的好出路;对中国,是稳定能源供应,减少对海运液化气的依赖;蒙古则能改善财政。 协议刚签两天,9月4日,沃特斯在福克斯节目里就放话了。他说俄罗斯和中国走得越来越近,这条管道可能得有人去炸,像北溪那样。他没明说谁干,但这话听起来像在暗示什么。节目播出后,国际媒体转载,俄罗斯媒体直接批评这是赤裸裸的威胁。沃特斯这人说话不拐弯,节目常有保守派观点,但这次涉及国际设施破坏,尺度有点大。 同一天,特朗普给欧洲领导人打电话,参加了一个叫“意愿联盟”的视频会议,还拉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他直言欧洲得停买俄罗斯石油,说俄罗斯每天从欧洲赚11亿欧元,都用来打仗了。特朗普还催欧洲对中国施压,理由是中国通过能源贸易间接帮俄罗斯。他强调欧洲买俄油就是在资助战争,必须切断这笔钱。欧洲那边回应不一,有的说已经在减,有的还依赖俄油。欧盟能源专员表示,到2028年会完全退出俄油,但特朗普要更快。 这事儿离不开北溪爆炸的背景。2022年9月26日,波罗的海海底管道发生四处泄漏,调查确认是人为破坏。北溪1和2号管道中断,德国损失了55%的俄气供应,经济上赔了95亿欧元。案子拖了三年,2025年8月,德国检方公布七名乌克兰嫌疑人身份。 领头的就是谢尔盖,他用乌克兰签发的假护照,租了“仙女座”号游艇,从德国罗斯托克港出发。团队里有能潜到104米深的潜水员,带炸药精准爆破。船上留下的指纹、DNA和残留物指向有组织行动。德国媒体说,这不是民间干的,得有国家背景。其他五六个嫌疑人还在逃,国际刑警在追。 北溪案重提,让人觉得沃特斯的言论不是随便说说。美国媒体这么大胆,背后是能源霸权的焦虑。特朗普施压欧洲,本质上想维持美国液化气的市场。北溪炸后,欧洲转买美国气,价格高出不少,企业成本上升,竞争力弱。中国通过新管道拿到的俄气价格更低,这让美国担心其他国家跟风,绕过美元结算。管道协议一签,美国坐不住了,怕中俄能源合作深化,影响全球格局。 “西伯利亚力量-2”和北溪不一样,前者是陆上管道,防护严密。埋深1.2米,外裹钢管,沿线有卫星和传感器监控,异常振动半小时内报警。三国设联合巡查,人员共同守护。蒙古不是北约成员,也不是俄盟友,中立身份成缓冲。协议里有长期安全条款,应急机制齐全。相比北溪在海底孤立,这条管道破坏难度大得多。技术上,陆上容易监控,草原山地人员活动好管。 事件后续还在发展。北溪案调查继续,德国检察院追剩余嫌疑人。2025年8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能源设施安全。俄罗斯发言人佩斯科夫说,希望幕后黑手曝光。中国代表耿爽强调,破坏能源设施影响全球经济,肇事者不能逃脱。谢尔盖面临引渡,关在意大利监狱,其他嫌疑人下落不明。 整体看,美国的威胁和施压,反映出能源格局在变。中俄蒙合作是互利模式,各取所需,形成共同体。美国靠高价气卡欧洲脖子,但越来越多国家想能源自主。新管道不只是输气,还代表新合作方式。威胁破坏终究不得人心,实际行动难成。国际社会盯着北溪真相,任何类似企图都得掂量后果。美国焦虑根源是影响力下滑,在共赢合作面前,旧套路不好使了。 中国每年多500亿立方米气,冬季供暖和工业稳了,减少对中东海运依赖。俄罗斯外汇稳定,摆脱欧洲制裁影响。蒙古财政改善,基础设施升级。三国绑定紧,破坏等于同时得罪三个。欧洲买美气成本高,工厂关门多,竞争力差。中国气价低,制造业优势大。美国怕这模式扩散,更多国家跟俄合作,用本币结算,美元地位动摇。

0 阅读:69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