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说,“台湾人不必承认自己是中国公民,但从文化和种族方面来讲,你的阿公或阿祖是从大陆来的,这是历史的客观事实,但台湾已经走过那个年代了”。反驳陈之汉馆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黄国昌的这套说辞在社会上有一群支持者,特别是在岛内一些追求“本土化”的圈子,觉得这样讲能让年轻人有认同感。 可是忽略了历史和文化,反而只会让两岸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台湾从庙会、到节日习俗,再到爷爷奶奶讲的家训,其实处处和对岸是连着一条脉。 只要心里还有这些共鸣,再怎么强调身份区分都掩盖不了老一辈留下的烙印。 黄国昌一边承认祖先是从大陆来的,一边却鼓励大家把文化和身份分开,这种扭捏和犹豫,反而让年轻一代更容易失去自信,认为认同感可以随便调整。 反观陈之汉,他没有用什么拐弯抹角的说法,而是直接说出“我们都是中国人”,还栩栩如生地讲了他去大陆时遇到的热情、熟悉的传统。 他把真感受摆在大众面前,让大家知道两岸其实没那么远。台湾社会不缺这样的直言不讳,反而用事实告诉角落里的每一个人,历史不是用政治手法就能一刀两断。 黄国昌作为民众党主席,本该给两岸的交流起稳定作用。他却反其道而行,只会给本该更加紧密的民间联系添堵。 现在岛内不少社区的老传统,年轻人听说了这样的话之后,参与的意愿也开始变淡。原本该是团结的机会,慢慢变成各自为政。 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故事、习惯、规矩,这样被有意无意割裂,会让台湾社会越来越离散。 如今两岸关系本来就敏感,民间其实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稳稳的认同感。陈之汉说的老百姓想要平等、交流的想法,是实实在在的需求。 而黄国昌拿着“历史翻篇”的论调,既不尊重共同的记忆,也不考虑根源问题,反而让原本靠交流和文化传下来的联系变得薄弱。 如果继续被这样的政治化言论带节奏,台湾年轻人迟早会逐渐失去与本土传统的关联,也可能忘掉和对岸原本的亲近。 岛内对大陆的看法也会因此不断偏远,大家慢慢自说自话。到最后,老一辈守的香火也可能变成没根的摆设。 黄国昌的表现表面是让人放下历史包袱,实际上却是淡化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样的人站在大选舞台上,说话也不能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他的这套说辞只会让岛内社会变得更分裂,让台湾在认同上一步步丧失根脉。对于两岸普通家庭来说,这既是情感的疏远,也是文化自信的流失。 说到底,认同不是随便糊弄的,历史也不是拿来做筹码的。这才是普通老百姓想听的心里话。
“不统、不独、不武”,这句骗了台湾人几十年的咒语,刚刚被赵少康,亲口翻译成了大白
【112评论】【8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