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五角大楼拨款108亿美元,研发25种全新武器,行动代号“SHOTCALLER”。 这一作战体系,就是远程火力杀伤链条,利用天基卫星数据,多军种联合,进行全方位,全覆盖远程精确火力打击战役。 这个项目由五角大楼高层直接管的战略能力办公室牵头,专门绕开了传统的武器采购流程。 以前美军买武器得层层审批,效率低得要命,现在为了赶进度,直接让这个办公室跳过繁文缛节,把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甚至太空部队的资源都整合起来,搞快速原型测试。 这么大动干戈,核心就想弄出一套 “无缝杀伤链”—— 简单说就是从发现目标到消灭目标的整条流水线,要把天上的卫星数据、地上的导弹、海里的军舰、空中的战机全连起来,实现 “发现即摧毁” 的效果。 具体怎么操作呢?打个比方,要是在太平洋上发现一支舰队,天上的卫星先把坐标实时传回来,数据中心瞬间处理完,马上分给附近的驱逐舰、远程火箭炮部队和轰炸机群。 驱逐舰发射巡航导弹的同时,陆军的火箭炮已经锁定目标,空军的轰炸机也按坐标飞过去了。整个过程从发现到开火,可能就几分钟时间,让对方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种多军种联合作战,就是要解决以前各军种 “各玩各的” 的老问题 —— 陆军的雷达数据海军用不了,空军的目标信息陆军看不懂,现在要搞统一标准,让所有武器系统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地拼起来。 项目里那些听起来挺唬人的子项目,比如 “阿斯加德”“黑色马林鱼”,还有之前就拿到几亿美元的 “拆弹部队”“贝利”,都是为这个大目标服务的。 2026 财年还要加速推进 “拉撒路”“传奇” 这些新项目,光 “先进创新技术” 这一块就申请了 11.6 亿美元,可见美军对这套系统的重视程度。前前后后加起来,这个项目已经砸了超过 96 亿美元,这次又追加拨款,总金额突破百亿,花钱速度跟烧钱似的。 美军这么着急上火,说到底还是觉得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不稳了。这两年中国的远程打击能力提升很快,从反舰导弹到高超音速武器,再到反卫星能力,都让美国坐不住。 美国空军将领早就承认,中国的反卫星导弹能威胁低轨道卫星,2014 年那次测试虽然中国说是弹道导弹防御试验,但美国政府后来证实其实是反卫星试验。 更早的时候,中国还用 SC - 19 导弹摧毁过报废的气象卫星,这些都让美军很紧张 —— 毕竟 “SHOTCALLER” 这套系统全靠卫星传数据,要是卫星被打下来,整条杀伤链就断了。 而且中国阅兵展示的那些新家伙,比如能打几百公里的远箱火箭炮,误差不到 1 米,还有速度快到反导系统拦不住的巡航导弹,都让美国觉得以前的军事优势在缩水。 特朗普之前看了阅兵就说 “印象非常深刻”,这种焦虑其实和 “SHOTCALLER” 项目的推进是一回事 —— 都是想通过技术升级重新稳住霸权地位。 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技术上就有大麻烦,卫星数据实时传输听起来简单,可要在复杂的电子战环境下不被干扰、不被截获,难度极大。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发展电子对抗技术,到时候真打起来,美军的卫星信号未必能顺顺当当传到地面。 而且各军种的数据格式、加密标准都不一样,要做到无缝对接,光是统一技术标准就得费老劲。 钱也是个大问题,108 亿美元听起来不少,分摊到 25 个项目上,每个项目也就 4 亿多。现在武器研发成本越来越高,一款新导弹的原型机可能就得上亿美元,这点钱能不能把所有项目都搞出来还是个未知数。 美国国会对军费开支的态度也越来越谨慎,后续能不能持续拨款还是个问号。 更头疼的是盟友的态度。美军想在亚太部署这套系统,离不开日本、韩国这些盟友的基地支持。但这种攻击性极强的武器系统一旦部署,等于把盟友推到了风口浪尖。 比如在日本部署远程导弹,那日本就成了对方反击的重点目标,国内老百姓肯定不乐意,这会让盟友在配合的时候缩手缩脚。 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中国的反制能力。中国搞的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战略,就是专门针对美军这种远程打击体系来的。除了反卫星武器,东风系列导弹能打航母,高超音速武器让美国的反导系统形同虚设。 俄罗斯也在搞高超音速武器,美国自己都承认拦不住。这么一来,美军花巨资搞出来的 “SHOTCALLER”,很可能刚部署就面临被反制的尴尬处境。
“美国把五角大楼改回战争部,中国网友乐了:8年前我们就把军区变战区,省下的钱够造
【3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