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刚刚 哈马斯宣布了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 9月13日,哈马斯官方证实,其高级领导人哈利勒·哈亚在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袭击中幸存,但其儿子和其他几名成员不幸遇难。 这场发生在多哈使馆区的袭击,用15架战机和10枚导弹撕开了中东本就脆弱的停火假象,也让哈亚从谈判桌前的西装革履,瞬间变成了怀抱儿子遗体的悲痛父亲。 这不是以色列第一次对哈马斯高层实施“斩首行动”。去年7月,哈马斯前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时,哈亚曾在废墟前哽咽着说“抵抗不会因领导人倒下而停止”。 如今轮到他自己站在血泊中,西装上的弹孔与袖口的血迹,恰似巴勒斯坦人二十年来被撕裂的命运——每次停火谈判都伴随着定点清除,每次和平曙光都被导弹炸成碎片。 以色列军方宣称这次袭击是“精神打击”,但多哈居民拍摄的画面里,导弹落点距离幼儿园仅百米,废墟中散落的儿童玩具无声控诉着“精准”背后的野蛮 。 更耐人寻味的是袭击的时间点。哈马斯当时正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停火提案,会议室里的文件还摊开在“释放被扣押人员”的条款上。 这种“谈判桌上递橄榄枝,谈判桌下埋炸弹”的操作,让人不禁想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去年那句名言:“哈马斯的存在最符合以色列利益” 。 如今他却急于将哈马斯从谈判中抹去,究竟是真的想终结冲突,还是想在特朗普政府支持下彻底改写游戏规则?毕竟,当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的儿子成为袭击牺牲品,任何妥协都可能被视作背叛。 卡塔尔的震怒同样值得玩味。这个长期斡旋巴以停火的国家,这次不仅损失了一名安全部队士兵,更被以色列公开要求“要么驱逐哈马斯,要么我们亲自动手”。 多哈街头的抗议者举着“主权不容践踏”的标语,但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的表态却耐人寻味:“我们正在重新评估作为调停人的角色”。当调停者的国土成为战场,当哈马斯办事处的存在变成以色列出兵的借口,中东和平进程的支点正在悄然崩塌。 最让人痛心的是哈亚的儿子。这个可能从未涉足政治的年轻人,因为父亲的身份成了袭击目标。哈马斯声明中那句“其他几名成员不幸遇难”,轻飘飘带过的是几个家庭的破碎。 在加沙,无数巴勒斯坦孩子死于以军空袭;在多哈,哈亚的儿子成为又一个无辜亡魂。这种“父债子偿”的逻辑,让巴以冲突变成了永不停歇的血仇循环。 以色列的袭击看似精准,实则暴露了其战略困境。当哈马斯从加沙地道战转向国际谈判桌,当抵抗运动开始学会用法律武器对抗导弹,以色列的“割草战略”正在失效 。 于是他们选择用最原始的暴力,试图将哈马斯拉回丛林法则的战场。但正如哈亚在袭击后所说:“我的儿子用生命让世界看到,以色列连谈判都不敢面对”。 这场袭击或许能暂时震慑哈马斯,却永远无法摧毁抵抗的意志——因为在巴勒斯坦人的记忆里,每一块弹片都在刻下新的仇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以色列宣布了9月16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撂下狠话:如果哈马斯不释放
【260评论】【10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