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形势突变!马英九站出来逼“老一辈”交棒,罗智强、郑丽文或整合,郝龙斌可能退选;赵少康是否出战得看朱立伦、卢秀燕脸色。 如果罗智强与郑丽文协调出一人出战,不排除会当选为下一任国民党主席,这比“保守派”当选可能更利于两岸关系与国共关系。先说说马英九这波 “突然掀桌”。之前他一直低调,谁也猜不透他想帮谁,结果最近直接发声,明着暗着怼那些 “握着党内资源不撒手” 的老一辈。 国民党主席选举定于10月18日举行,这次改选牵动党内神经。过去几年,国民党在总统和立法院选举中接连失利,席位锐减,暴露派系分歧和路线模糊的问题。现任主席朱立伦上任以来,推动人事调整,但多停留在外围岗位,核心权力仍由资深成员掌控。 这些资深人士手握地方党部网络和捐款渠道,积累数万忠实党员票源,形成铁板一块的势力。选举采用党员直选方式,投票门槛不高,却考验候选人整合能力。中生代如罗智强和郑丽文相继表态,强调务实路线,试图打破旧有格局。但党内保守势力根深蒂固,任何变革都需小心翼翼,避免票源分裂。这次选举不止选主席,更是国民党重塑形象的关键一役,关系到未来两岸政策走向和地方选举胜算。 马英九的突然介入如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16日,他在罗智强发布的视频中现身,明确呼吁党内世代交替,支持罗智强角逐主席职位。马英九赞扬罗智强从检察官到立委的履历,尤其突出其在社群媒体上的操作能力,暗示国民党需注入新鲜血液。 他避开点名批评,却直指资深成员拖延更新步伐,这种泛泛表态看似温和,实则精准打击资源垄断者。马英九此举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国民党长期被外界诟病“老气横秋”的现实。过去选举中,党内保守路线导致年轻选民流失,两岸议题处理僵化。若资深派继续主导,国民党难逆转颓势。马英九的站台,为罗智强注入强心剂,也暴露党内改革阻力之大。 罗智强与郑丽文的协调,成为选举焦点。罗智强9月15日领表时,伴随立委徐巧芯,显示深蓝阵营支持。郑丽文同日完成登记,强调两岸经贸合作。两人路线有别,罗智强偏重传统立场,郑丽文更注重民生务实。但为避免票源分散,他们启动私下谈判,交换派系利益。罗智强团队要求保障深蓝核心诉求,郑丽文一方索要经贸项目承诺。这种整合非简单退让,而是资源再分配的博弈。若成功,一人出战可集中中生代力量,胜算大增。反之,分散将利好保守派。这反映国民党派系生态的顽疾,利益优先往往凌驾大局,改革之路布满荆棘。 郝龙斌的退选传闻,凸显中生代困境。郝龙斌先前扬言为本土蓝发声,9月14日党内会议上重申立场。但评估后,他发现支持者与朱立伦、卢秀燕重叠过多,继续参选恐分裂票源。党内传闻,他已与朱立伦私下交换条件,退选换取下届地方选举资源倾斜。这种交易在国民党司空见惯,表面减少内耗,实质是派系互惠。郝龙斌的犹豫,源于国民党中生代尴尬位置:既有野心,又惧资源不足。退选虽保全实力,却也错失上位机会,折射党内权力真空的复杂性。 赵少康的观望策略,更添变数。赵少康手握媒体资源,既懂深蓝心声,又能与务实派对话,是跨派系的潜在人选。但他清楚,上位后需收拾派系烂摊子,易成众矢之的。9月13日广播节目中,他避谈参选,只称观察形势。党内民调显示,他支持率不俗,但需朱立伦与卢秀燕明确背书,如压制资深反对和推进两岸民生合作。赵少康拖延至领表末期,等条件到位再动,否则宁幕后操控。这套算盘接地气,却也暴露国民党领导层的短视:人人算小账,无人顾大局,导致选举成资源争夺战。 卢秀燕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作为台中市长,她掌控重票区,不参选却成关键变量。卢秀燕公开强调选出稳两岸事务的领导人,暗示支持务实路线。罗智强与郑丽文为此递交承诺书,涵盖减少对抗和合作项目。她的态度,直接左右中生代整合成败。朱立伦作为现任主席,也在人事上试水年轻化,但实际操作谨慎,避免触动资深派神经。两人看似同调改革,实则各怀盘算,谁都想抢占带头位置。这场选举中,卢秀燕与朱立伦的脸色,决定赵少康是否出战,也考验国民党是否真能脱胎换骨。
国民党,恐怕真的没救了。就在党内唯一的“战将”郑丽文,民调高涨之际,岛内专家邱毅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