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当上叙利亚总统,住进豪华总统府,吃上各种大餐,为了保住宝座,也要投靠以色列了?以色列已经向叙利亚,发出一份安全协议,要求朱拉尼签署。 叙利亚新总统朱拉尼,这位曾经的“圣战者”,如今西装革履、住进总统府、端起银盘子里的鱼子酱,却站在一份让他左右为难的协议前发愁。 这份来自以色列的安全协议,看似给他保驾护航、稳住宝座,但背后藏着的,是对叙利亚主权的实质性切割。 朱拉尼是要当个“有权无地”的总统,还是赌一把不签字,面对以色列的强硬与西方的冷眼?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外交协议,而是一场关于尊严、权力与民族未来的政治豪赌。 这份由以色列递过来的“安全协议”,表面上挂着和平的幌子,实则是一份写着“限制”与让步的清单。 以色列的算盘打得很精,把叙利亚南部直接划成三大区域,非军事区、禁飞区,再加上一条专属的以色列空中通道。 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开了一条通往伊朗的空中“快车道”,顺带把叙利亚的空军拦在自家院门外,对叙利亚军队来说,这不只是“不能飞”,而是彻底失去了对南部的军事控制权。 而以色列的“代价”呢?撤出部分叙利亚土地,但戈兰高地的赫尔蒙山除外,这个从来都是“谈判不能碰”的死角。 更进一步,以色列还要把缓冲区再往前推进2公里,理由是要清除叙境内的反以武装训练营,这看上去像是防御,其实是赤裸裸地扩展势力范围。 1979年以色列与埃及签下的和平协议,至少还换来了一个完整的西奈半岛,而这次,叙利亚将拿什么换?是南部的土地,还是国家的面子? 对于朱拉尼来说,这纸协议像是一个陷阱,你若签了,看似换来稳定,实则是拱手交出国家部分主权,若不签,就等着以色列的无人机在边境“例行巡逻”,甚至更进一步地“预防性打击”。 朱拉尼,这个名字曾在叙利亚北部战场上呼声震,他是前“征服阵线”的领导人,穿的是战袍、说的是圣战话语、走的是极端路线。 但自从巴沙尔政权在西方默许下崩塌,朱拉尼摇身一变,从地下指挥部走进总统府,换上西装、参加国际会议、与特朗普握手言欢。 这个转型,不只是形象的改变,更是政治路线的大跳跃,朱拉尼和特朗普会面时,提出了五项条件,与以色列建交、接受安全协议、开放边境检查站、驱逐伊朗顾问、以及“政治改革”。 听上去像是在重启叙利亚,但细看之下,每一条都是对朱拉尼的忠诚测试,朱拉尼明白,这把椅子坐得住是因为背后有美国和以色列撑腰。 他的亲卫队多是土耳其方面提供的雇佣兵,总统府的安保系统也要靠以色列提供情报支持,这种“外包式政权”,表面上是国家掌舵人,实际更像是被多个大国遥控的代理人。 而如果他真签下这份协议,不只是叙利亚南部被“租借”,整个政权的独立性也将被质疑,国内早已有声音质问他:“你到底是总统,还是管家?” 更极端的反对派甚至扬言要重启武装斗争,重建“真正的叙利亚”,对于朱拉尼来说,这不是一纸协议的问题,这是他政治合法性的生死线。 签了,可能保住当下的权力,却可能永远失去历史的认可;不签,则要准备好面对军事打击、经济封锁,甚至是西方的“冷处理”。 这种情况下伊朗第一个坐不住,过去叙利亚是它向黎巴嫩真主党输送武器的重要通道,尤其是南部一带的“走廊”,是战略命脉。 如果协议生效,这条“输血线”将被彻底斩断,以色列打的算盘就是,不正面打伊朗,但从旁边断掉它的“臂膀”。 黎巴嫩真主党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已多次表示“不可接受以色列在叙南部构建壁垒”,一旦动手,南黎边境可能成为新战场。 而以色列早已在戈兰高地部署“铁穹”,甚至还支持德鲁兹武装建立缓冲区,这就是在叙境内部署“看门人”。 更麻烦的是土耳其,它在叙利亚北部早就插了旗,如今看着以色列要从南边“包抄”,自然不甘心。 从安卡拉传出的消息表明,土军可能在朱拉尼签署协议后重新调整驻军部署,甚至扩大在伊德利卜的军事存在,以制衡以色列的扩张。 也就是说,这份“和平协议”看似是为了稳定,其实是把叙利亚变成各方角力的竞技场,每个国家都在叙利亚地图上画圈圈,而朱拉尼,只是那个被圈在中间的人。 朱拉尼不是不知道这份协议的分量,他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是因为不懂国际博弈,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第二次机会。 他是靠战争起家的,却想靠和平留任,他知道叙利亚人民厌倦了战火,想要稳定生活,但他也明白,稳定的代价不能是割地卖权、换个壳子的殖民。 他或许想学卡扎菲,用“改革”换取西方的信任,但别忘了,卡扎菲最后的下场,是在下水道口被乱枪打死。 朱拉尼最大的矛盾在于,他既想做一个被西方承认的总统,又不想被国内视为卖国者,可惜,这两个身份是冲突的。 从长远看,这份协议的影响远不止叙利亚,它会成为中东下一个“代理人冲突”的导火索,也可能成为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三方在叙利亚进行“新冷战”的起点。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1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