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敢打了?很多人以为,2016年南海的两艘美国航母,是“主动撤退”。错了!真相是,他们算清了一笔账:一场“打赢了也没油水,打输了就赔上国运”的消耗战,美国,根本耗不起。 2016年盛夏的南海,里根号与斯坦尼斯号两艘美国航母的动向成了全球焦点,不少人后来解读为美军主动撤退,但看看当时的部署清单就知道真相:这两艘航母背后,是另外六艘处于维护状态的趴窝战友,美军当时能调动的机动力量本就捉襟见肘。 美国防长卡特在香会慷慨陈词,把南海问题上升到规则未来与黑暗未来的高度,还搬出B-52轰炸机吓唬人,可真到了仲裁结果出炉的7月12日前后,这两艘航母却在南海边缘游弋,连黄岩岛附近海域都没敢闯。 美军不是不想动真格,而是算清了账本,从军事上看,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已形成实质控制力,跑道和雷达站让区域拒止从概念变成现实,美军自己也承认,远程反舰导弹的威胁让航母不得不退到几百海里外,所谓"航行自由行动"更像小心翼翼的试探。 而且,他们当时刚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烧掉几万亿美元,2016年的军费预算根本经不起另一场大国冲突的消耗,要是真打起来,哪怕击沉一艘航母,损失都相当于烧掉几十个福特级的建造预算,这种赔本买卖华尔街可不会答应。 政治上的算盘更让美军犹豫,卡特嘴上说要建有原则的安全网络,可关键盟友菲律宾却在那年10月来了个180度转弯,杜特尔特访华后,美国精心编织的包围圈直接破了个大洞,没有地区盟友撑腰,美军想重演越南战争式的"集体行动"纯属妄想。 而中国不接受、不承认的强硬立场,加上岛礁建设带来的战略支点,让美国意识到即便打赢局部冲突,也改变不了南海力量格局的变化,这种打赢也白搭的仗,华盛顿的政客们可没兴趣沾。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的技术焦虑,就在那年4月,卡尔·文森号紧急加装无人机指挥中心,这与其说是技术进步,不如说是对航母生存能力的自我怀疑,当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军突然发现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航母霸权不灵了,这种情况下开战,赢了最多证明老古董还能用,输了可就是整个海洋霸权体系的崩塌,这笔国运赌注谁也不敢下。 说到底,2016年的南海对峙,本质是美国霸权遭遇的一次实力验算,他们发现面对一个拥有区域拒止能力、经济韧性和战略定力的大国,传统的炮舰政策已经失效,所谓主动撤退"不过是霸权国家在实力清单前的无奈转身。 这场没打起来的冲突证明,现代国际博弈早已不是靠几艘航母就能定乾坤的时代,算不清利益账、摆不正实力位的国家,再嚣张的军事恫吓也只是纸老虎,美军那两艘航母的转向,与其说是战略撤退,不如说是给霸权主义上了一堂生动的成本核算课,在绝对实力差距消失后,任何冒险都是在拿国运开玩笑。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