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打垮中国?最大“敌人“出现!   这次不是美国,普京成最大赢家。 事情得从

古今知夏 2025-09-21 14:46:26

非要打垮中国?最大“敌人“出现!   这次不是美国,普京成最大赢家。 事情得从西方车企撤离说起。俄乌冲突后,欧美车企怕遭制裁,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留下的巨大空白,让中国车企看到了机会。 短短两年,中国汽车在俄销量从 16 万辆飙到 73 万辆,2024 年前 8 个月就卖了 60 多万辆,市占率更是从不足一成冲到超六成,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奇瑞、长城的身影,连没设官方渠道的理想、小米,都靠平行出口成了当地爆款。 就在中国车企以为能稳稳吃下这块 “肥肉” 时,俄罗斯的 “杀招” 突然袭来。2024 年 10 月,俄罗斯直接把车辆报废税拉高 70%-85%,还放话从 2025 年起每年再涨 10%-20%,直到 2030 年。 别小看这笔税,一辆 200 马力的进口车,以前报废缴 6 万就行,现在得掏 15 万,相当于多付了一辆低配国产车的钱。要知道中国这边报废车还能拿补贴,一对比,中国车企的成本直接被架到了火上烤。 更狠的是,俄罗斯连平行出口这条 “活路” 都给堵死了。之前中国商家靠中亚中转避税,20 万的车报 7 万清关,再拿 13% 的出口退税,卖一辆理想 L9 能赚 30 多万。 可今年 4 月,俄罗斯突然要求补全所有税费,之前的利润空间瞬间清零,现在卖辆车最多赚几千块,不少从业者直言 “倒腾车不如送外卖”。 如果说税收是 “钝刀子割肉”,那技术封锁就是 “精准斩首”。今年 7 月,俄罗斯一纸禁令,直接禁售东风、福田、一汽、中国重汽的多款卡车,理由是 “刹车不灵、排放不达标”。 可明眼人都清楚,这四家上半年在俄卖了 2.79 万辆卡车,占了当地近三成市场,尤其是中国重汽的汕德卡,刚拿完俄市场销冠,还通过了欧盟认证,却突然被判定 “不安全”— 这哪是查安全,分明是冲着中国卡车的市场份额来的。 紧接着,俄罗斯又改了认证规则:所有进口车必须在俄本土检测,周期从 6 个月拖到 12 个月,成本翻了一倍,没通过认证的车还得强制销毁。 有车企驻俄高管吐槽,这就是 “故意设卡”,好多卡在运输途中的车,眼看就要过期限被销毁,却连申诉的地方都没有。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车企直接被打懵了。今年 6 月,中国汽车对俄出口同比跌了 75%,上半年整体跌 62%,俄罗斯从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掉到第三;中国车企的市占率从超六成跌到 45.3%,上百家展厅关门,中小车企扛不住合规成本,只能狼狈退出。 可俄罗斯这么做,根本不是 “一时兴起”,而是早有盘算。本土车企卡玛兹早就快撑不住了 ——中国卡车卖得太好,他们的订单量暴跌,只能让员工上四天班,甚至面临破产。 俄罗斯怕的是,一旦中国汽车彻底垄断市场,本土汽车工业就会被彻底冲垮,到时候连技术自主权都没了。 所以才一边用中国车填短期市场空白,一边用税收、技术壁垒压中国车企,逼它们要么在俄建厂带动就业,要么转让核心技术,把 “被动依赖” 变成 “主动掌控”。 现在再看,普京才是这场博弈的最大赢家:既没跟中国撕破脸,又守住了本土产业的根基,甚至还借着这场调整,摸清了中国车企的底牌。 反观中国车企,之前只盯着短期销量,没看透俄罗斯 “工业自主” 的底线,以为靠价格优势就能长久,结果栽了大跟头。 说到底,这场中俄汽车贸易的反转,根本不是简单的 “合作变摩擦”,而是大国博弈里 “利益优先” 的真实写照。中国车企要想真正 “走出去”,光靠性价比和市场补位远远不够,得读懂每个国家的 “核心诉求”,不然再大的市场,也可能变成 “陷阱”。 信息来源:中国汽车热销俄罗斯,这次超越德国,日本车企也难撼市场——百度有驾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