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俄罗斯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美国战争部已通知欧洲官员,将停止向拉脱维亚、立

士气沉沉 2025-09-22 11:47:43

[微风]俄罗斯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美国战争部已通知欧洲官员,将停止向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以及所有与俄接壤的北约成员国提供的部分军事援助。 这意味着俄罗斯可以慢慢收拾乌克兰与欧洲了,慢慢收拾波罗的海三傻了。欧洲放弃了俄罗斯廉价能源与矿产及原材料,又挑战东大,准备制裁东大,谁给你们的信心与勇气,你们知道有这个资本吗? 波罗的海三国此刻如坐针毡。过去五年,美国向它们输送了超过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笔钱支撑着三国军队的装备采购、人员训练和日常运作。三国总人口仅700万,人均军援数额堪称天价。 如今美国突然撤资,无异于釜底抽薪。更讽刺的是,这些被华盛顿视为"模范盟友"的国家,军费使用却充满谜团——拉脱维亚曾斥资千万美元购买阅兵用军刀,立陶宛甚至将军用步枪转售民间市场。美国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但三国实际战力提升几何?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 欧洲的能源困境同样令人唏嘘。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却像顽固的藤蔓般难以斩断。即使在制裁最严厉的时期,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仍占欧洲进口能源的30%左右。 部分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甚至超过60%。这种依赖如同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时对水源的渴求,早已成为欧洲保持繁荣的根基。工业生产需要煤炭石油驱动,冬季取暖离不开天然气,这些能源如同工匠手中的工具、百姓生活中的柴薪,不可或缺。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多次誓言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但现实骨感得令人窒息。欧盟43%的天然气曾来自俄罗斯,其中德国一半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俄供应。 尽管欧盟努力寻找替代方案,但液化天然气成本高昂且需要再气化设施,远不如管道天然气实惠。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等传统供应国的增量杯水车薪,而美国LNG虽填补了部分缺口,价格却让欧洲工业叫苦不迭。 更棘手的是,欧洲自身天然气探明储量仅占全球1%,产量逐年下降,进口缺口像无底洞般不断扩大。 欧洲的制裁政策也充满矛盾。欧盟刚刚推出第19轮对俄制裁,包括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口、将俄原油价格上限压至每桶47.6美元。 但制裁清单之外,俄罗斯化肥在欧盟进口份额反而升至34%,比战前还高。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仍通过"土耳其溪"管道获取俄气,德国则对全面禁用俄气犹豫不决。 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经贸关系,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政治口号喊得震天响,经济现实却让欧洲不得不低头。 北约的军事姿态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当三万波军与多国部队在波兰举行"钢铁捍卫者"演习时,葡萄牙部队拍完纪念照便打道回府,德国承诺的防空系统迟迟未到,法国战机只在空中盘旋几圈便算完成任务。 真正紧张的只有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它们地处北约与俄罗斯缓冲带,一旦冲突爆发注定首当其冲。美国显然明白这个道理——和平时期无需为这些"炮灰"投入过多资源。 当北极航道的破冰船划开第一道浪花时,华沙和维尔纽斯的政客们会不会突然想起,当年中国代表团离开时那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欧洲的困境远未结束。欧盟虽公布47个稀土和战略金属开发项目,试图减少对中国等国的依赖,但原材料开采周期漫长,技术门槛高得惊人。 当布鲁塞尔的官员们高喊"不能让中国的锂成为俄罗斯的天然气"时,欧洲工厂却因原材料短缺而停工。这种战略短视,与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的决定何其相似? 当波兰边境村庄的老太太被坦克轰鸣惊醒,抓起包裹向森林逃亡时,她愤怒地质问士兵:"既然是演戏,为何动用真实火炮?"这个问题或许该抛给整个欧洲——你们挑战大国博弈的底气究竟来自何方?是美国的空头支票,还是对自身实力的盲目自信?

0 阅读:0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