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波兰对中国根本不重要!就在今天中欧班列南线正式运营,已跑了8趟,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运输了1200多个集装箱的汽车零件和光伏板等货物。虽然运输时间比波兰线慢了5天,但南线的准时率达到了100%!而波兰线的准时率只有73.4%。 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换装,到阿塞拜疆的里海轮渡,再到土耳其卡尔斯枢纽的无缝衔接,每一段都透着提前对接的诚意,就说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那条铁路,刚升级完就派上用场,运力直接飙到每年500万吨,是原来的5倍之多。 这条2017年才开通的铁路,之前五年总货运量也就135万吨,如今单年设计运力就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不得不说这波基建投入来得正是时候。 对比之下,传统波兰线的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那个大名鼎鼎的马拉舍维奇站,设计容量一年最多处理56万标准箱,去年却硬塞进了157万箱,这种超负荷运转难怪会出问题,今年前八个月波兰线的准时率只有73.4%,意味着差不多四分之一的货物要在路上额外耽误时间。 九月份波兰一关境,德国工厂等着中国零件开工,结果生产线都得停摆,运输成本一下子涨了15%,一个集装箱运费突破1.2万美元,这种堵在路上的体验,怕是没多少企业愿意长期忍受。 而南线虽然比波兰线要多走5天,但今年前八个月的准时率却是实打实的100%,对于汽车零件和光伏板这类高附加值产品来说,供应链的稳定性往往比几天时间更重要,重庆到土耳其的直达专列二月份发车时,全程稳稳当当,这要是走北线,指不定还堵在哪个关口呢。 现在市场用脚投票的结果很明显,南线货运量今年前八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7%,在整个中欧班列中的占比从18%一下子涨到了31%,这种增长速度足以说明问题。 当然,说波兰不重要可能有点绝对,但企业用货运量投票的结果很清晰,当南线能提供100%的准时率,当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能实现五倍运力增长,当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不断向中西部倾斜,这些变化都在悄悄重塑中欧贸易的物流格局,毕竟做生意讲究个靠谱,谁也不想天天提心吊胆地盯着集装箱追踪信息。 南线的成功运营证明,现代贸易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更是物流通道的竞争,1200多个集装箱的货物选择南线,8趟班列的稳定运行,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对供应链可靠性的迫切需求。 或许未来波兰线依然会发挥重要作用,但至少现在看来,中欧班列已经不再需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这种多通道布局带来的韧性,正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最佳策略,毕竟只有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中走得更稳、更远。
波兰不听话,美国开始有点急了。波兰那边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跟白俄罗斯挨着的所有口
【14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