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南斯拉夫到底有多强大?人均月薪8000元,已率先使用机器人

古熙多少今事 2024-02-06 05:38:58
前言: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南斯拉夫,曾经是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虽然如今已经沦为历史的名词。但是,这个国家曾经取得的辉煌实在令人瞩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斯拉夫就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其人均月薪已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8000元。

不仅如此,南斯拉夫很早就意识到机械化的重要性,在工业化体系中率先使用了机器人,成功地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科技,经济和工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南斯拉夫联盟的建立

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是在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崩溃的基础上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匈帝国失败之下解体,随后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国家趁机联合构建了南斯拉夫王国。

当时的南斯拉夫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亚欧交通的关键枢纽,同时也是亚欧各大势力角逐的前线。

在漫长而激烈的历史斗争中,整个巴尔干半岛,成为了一个一个真正的民族大熔炉,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这些原本同根同源的南斯拉夫人在激烈的对抗中逐渐形成了根本不同的几个民族。

语言的不通、文化上的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等多重因素导致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阻碍了彼此间的沟通,更在南斯拉夫的历史长河中引发了多次种族屠杀,这些冲突自中世纪以来从未停息。

即便在外力强大的征服下,这些民族曾一度被短暂地融合成一个整体。但是,时间没过多久,裂痕再一次显现,南斯拉夫不可阻挡地走向了分裂,成为这些民族无法摆脱的悲惨宿命,陆续被英法德等国家殖民入侵,但幸运的是他们很快迎来了一位救世主。

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等轴心国入侵和分裂,引发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抵抗运动。

这个时候,一位名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的领袖站了出来。

铁托出生与最底层的贫农,勉强受过一些识字教育,15岁起开始成为一名工人,还被奥匈帝国拉去服过兵役,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战后开始以工人的身份参与各种工人运动。

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与其他共产党领袖完全不同的性格,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着切身的体会,还因为收到许多其他不同民族热心人的帮助,所以对多民族联邦有着天然的好感。

1945年,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击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来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一个由六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作为由共产主义战士创建的国家,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通常被称为南联邦。体制与苏联相似,均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由多个小国共同组成。作为南欧地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联邦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面拥有强大的实力,因此被赞誉为“巴尔干之虎”。

南斯拉夫的经济

南斯拉夫是一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国家,而要确保这样一个国家的内部稳定显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南联盟的领导人铁托深刻认识到唯有通过持续的经济发展,使人民富裕且能够安居乐业,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稳定目标。

他认为,经济的繁荣将为不同民族提供共同的福祉,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在南斯拉夫建立一个让所有民族都能够获益的社会体制,可以为南斯拉夫的多元文化社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减少社会内部的摩擦和紧张,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铁托大力发展经济,实行市场社会主义,它是在1950年代与苏联决裂后,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摸索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经济体制。

市场社会主义的核心特征是,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高度计划和控制,而是赋予了企业和工人更大的自主权和市场竞争的机会,同时保留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社会福利。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南斯拉夫的经济在196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实现了高速增长和高度工业化。

根据统计数据,从1960年到1980年,南斯拉夫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9%,远高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

1970年代,南斯拉夫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比中国的人均GDP高出近10倍,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斯拉夫的工业生产也非常强劲,它拥有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了钢铁、化工、机械、电子、汽车、航空、造船等多个领域。南斯拉夫的汽车工业尤其引人注目,它生产的yugo汽车曾经风靡全球,成为南斯拉夫的国民象征。

南斯拉夫的外贸也十分活跃,它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享受着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和投资,也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当时南斯拉夫35%以上的家庭都拥有了私家车,这在70年代的世界上也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数字。南斯拉夫人民的福利也很高,学生到15岁上学都由国家负责,医疗养老也很发达,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非常的快。

南斯拉夫的衰落和灭亡

尽管南斯拉夫和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并非一直都是一条战线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关系就很微妙了。当时的苏联不仅要求南斯拉夫人在二战期间为苏联的情报机关提供服务,还频繁干涉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的党政人员安排。

这种干涉引起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的极大不满。在1943年初,铁托公开表达了他的愤怒:“如果你们不能理解我们当前的艰难处境,而且不能为我们提供支持,那么请至少不要妨碍我们。”

铁托的不满表明了南斯拉夫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独立性和坚持原则的态度。尽管彼此都奉行社会主义理念,但南斯拉夫显然不愿意成为苏联的附庸,坚持维护自身的主权和独立性。这种复杂的历史关系,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许多纷争,也在后来的发展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结束后,苏联派遣了大批专家“助力”南斯拉夫的国家建设。资料显示,这些苏联专家不仅享有规格极高的礼遇,报酬是南斯拉夫国内集团军司令员的三倍之多,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苏联专家从内心深处轻视南斯拉夫人,最终激起了对方的强烈不满。

而且当时掌权的斯大林是一个非常“独裁”的人,他虽然号召要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联盟,但是除了苏联本土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的心里不过是提供原材料和市场的卫星国,苏联要确保对这些国家的绝对掌控力,这就引起了不同国家的极大不满,也是中国和南斯拉夫陆续脱离苏联阵营的主要原因。

和斯大林闹掰之后,铁托下定决心将南斯拉夫联盟建立的更加强大,靠着带领国家抵抗侵略成功独立的影响力,铁托前期的很多政策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取得的经济成功让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佩服。

同时,南斯拉夫军事力量已经令人忌惮,其常备陆军有60多万,坦克有一千多辆,还有六百门反坦克火炮,1400辆装甲及各式口径的火焰九千多门。

海军达到1.1万,有80艘舰艇,空军有六百多架,有3.2万人。

因为厌恶过度集权之下而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加上对多民族平等的偏执追求,铁托带着南斯拉夫走上了另外的一个极端。

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矛盾历来都是非常的尖锐,即便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之后,塞尔维亚与克罗地亚之间的矛盾摩擦依旧非常的剧烈,塞尔维亚觉得自己人多势众,而克罗地亚觉得自己经济繁荣,双方是各自都看彼此不顺眼,随时随地都能发生点小摩擦。

铁托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还是克罗地亚出身,所以他非警惕大塞尔维亚主义,为了制衡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整个南斯拉夫的官方一直坚持“抑制塞尔维亚”的政策。“

南斯拉夫共产党正是在反对大塞尔维亚霸权主义和大克罗地亚分立主义的斗争中诞生的,为了分裂大塞尔维亚,南斯拉夫中央在塞尔维亚境内建立了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和伏伊伏丁那(匈牙利人为主)两个自治州,用来制衡当地人数众多的塞尔维亚人。

南联邦修宪(1974)后,两个自治州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一度取得了与六个共和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整个塞尔维亚直接被分成了三部分。

然后,南共中央又开始对“大塞尔维亚主义者”,进行了雷霆万钧式的打击。数据显示,从1967年至1970年,有4万名塞族干部“被整肃”,最先清除的就是和铁托一起带领南斯拉夫独立的战友兰科维奇,这就是南斯拉夫历史上“兰科维奇事件”。

这极大的激化了塞尔维亚和联邦其他种族的矛盾,铁托是开国元勋,带领南斯拉夫取得了独立,走向了繁荣,而且他的执政手段向来比较强硬,所以当时很多的矛盾都被隐藏在了水面之下,一直到他去世才暴露出来。

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内部的矛盾激化,各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愈发显著。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困扰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西方势力的介入也进一步激发了分离主义情绪,使得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在政治和经济层面都寻求摆脱南斯拉夫的束缚。

直到2003年,《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的签署,南斯拉夫彻底成为历史。这个宪章的签署标志着南斯拉夫联邦的终结,各共和国正式走上独立的道路,曾经的辉煌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0 阅读:144

古熙多少今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