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200年,南宋宫内,几名太监抬着一床用草席包裹发臭的遗体而行,忽然听见一声喊:

1200年,南宋宫内,几名太监抬着一床用草席包裹发臭的遗体而行,忽然听见一声喊:“疯皇来了!”太监们惊慌丢下草席落荒而逃。一天后,太监们才又回来,忍着刺鼻的臭味将女人遗体装入棺椁,草草埋入永崇陵。 先说这女人是谁。能被埋进“永崇陵”的,身份不一般。她,就是宋宁宗赵扩的第一任皇后,恭淑皇后韩氏。 《宋史》里说她“恭谨节俭,服浣濯衣,约束外家”。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这位韩皇后是个好同志,非常朴素,懂规矩,穿洗过的旧衣服,还严格限制娘家人,不让他们瞎搞。 在那个年代,这绝对是皇后界的清流。 可就是这么个“模范皇后”,死于庆元五年,公元1200年。她死的时候,正是南宋朝廷最乱、最撕裂的时候。 这就得说到那个“疯皇”了。 这“疯皇”是谁?十有八九,就是她老公,宋宁宗赵扩。 “哎?”您可能要问了,“宋宁宗在历史上不算什么暴君啊,怎么就‘疯’了?” 朋友,这您就不懂了。在宫里当差,尤其是在低层太监眼里,“疯”不见得是真疯。 一种“疯”,叫“吓破胆的傀儡”。 1200年那会儿,宋宁宗自己说了算吗?根本不算。 朝堂上谁说了算?韩侂胄。 这位哥们儿是外戚,权倾朝野,当时正搞“庆元党禁”,把朱熹那帮搞“理学”的知识分子往死里整,朝堂上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宋宁宗呢?他就是个橡皮图章。 一个皇帝,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帝国被一个权臣把持,他能怎么办?他没胆子反抗,但他心里憋屈啊。这种常年累月的压抑、懦弱和间歇性的权力爆发,在底层太监看来,就是“阴晴不定”,就是“疯”。 太监们怕的,不是一个真疯子,而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的傀儡。 一个连自己老婆死了都做不了主、保不住体面的皇帝,他的“疯”,其实是整个宫廷失控的信号。 回到那个核心问题:皇后为什么会被草席裹着、放臭了才埋? 这背后,就是赤裸裸的政治倾轧。 韩皇后死了,后宫的位置空出来了。谁盯着呢?当时还是贵妃的杨氏。 这位杨皇后,可不是韩皇后那样的“清流”。她出身低微,但心机、手腕、政治欲望,样样都是顶配。 韩皇后一死,杨贵妃和她背后的势力,跟权臣韩侂胄的势力,立刻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博弈。 一个死了的皇后,还有什么价值? 在政治斗争里,一个死人,尤其是“前任”,就是最大的累赘。 韩皇后一咽气,宫里所有人都开始看风向了。 “新主子”杨贵妃是什么意思? “当权派”韩侂胄是什么态度? 那个“疯皇”宋宁宗,他到底在乎还是不在乎? 没人知道! 在那个权力真空的瞬间,“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成了太监们的保命法则。 给韩皇后风光大葬?万一惹了杨贵妃不高兴呢?万一韩侂胄觉得这不合时宜呢? 于是,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一个大宋的皇后,没人敢碰。 她的遗体就这么被停着,一天,两天……直到发臭。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1200年的南宋宫廷,“礼法”已经彻底让位给了“眼色”。 皇后的尊严,在活着的政治强人面前,一文不值。 太监们为什么一听“疯皇来了”就跑? 他们怕的不是宋宁宗本人来追究。他们怕的是,宋宁宗万一“疯”劲儿上来了,问一句:“皇后怎么还在这?” 他们怎么答? 说是杨贵妃的意思?找死。 说是韩侂胄的意思?更找死。 说是没人发话?失职,还是死。 所以,扔下草席赶紧跑,是当时唯一的“正确答案”。 这就是一个“好皇后”韩氏的结局。她活着的时候,像个完美的道具,点缀着皇家的门面。她一死,立马就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政治垃圾。 她的“臭”,不是尸体腐烂的臭,是南宋政治腐烂的臭。 咱们聊到这儿,你再看那个场景:发臭的草席,落荒而逃的太监,和一个被称为“疯皇”的傀儡皇帝。 这是不是比任何史书上的“庆元党禁”四个字,都来得更惊悚,更真实? 韩皇后的悲剧,只是一个开始。 她死后,杨贵妃顺利上位,成了南宋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之一。她和韩侂胄斗,和后来的史弥远斗。为了权力,她甚至伪造宋宁宗的遗诏,废掉了太子。 而那个“疯皇”宋宁宗呢? 他就在这群强人的夹缝里,当了三十年皇帝,眼看着金国被蒙古崛起干掉,眼看着自己的北伐一败涂地,最后稀里糊涂地死了。 一个连自己结发妻子的葬礼都保不住体面的皇帝,你还能指望他保住一个王朝的体面吗? 所以,1200年的那股臭味,从韩皇后的草席里散发出来,飘过了临安的宫墙,最终笼罩了整个南宋的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