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啊!美国一男子囤积了500万枚5美分的硬币,总重量近30吨,作为通胀对冲工具,这些硬币的金属价格已经超过29万美元!5美分的金属成分是75%的镍和25%的铜,如果这两种金属价格上涨他就把硬币熔了当贵金属卖!就算价格下跌也不亏,因为这些硬币本身就值5美分一枚。 这位男子是金融从业者,对市场波动特别敏感。先看硬币本身的门道,美国 5 美分硬币每枚重 5 克,刚好是 3.75 克铜加 1.25 克镍的组合,这两种金属的分量可不是随便定的,恰恰成了对抗通胀的天然筹码。 2024 年美国造一枚 5 美分硬币的成本就得 14 美分,光里面的金属就值 6 美分,早就超过了 5 美分的面值,等于铸币局自己都在 “贴钱造币”,这种面值和金属价值的倒挂,在金融从业者眼里就是送上门的机会。 再算笔实在账,500 万枚硬币总面值 25 万美元,可按现在铜价每公吨 1 万美元、镍价每吨 1.5 万美元算,这些金属的总价值已经超过 29 万美元,光眼前就有 4 万多美元的浮盈。 更关键的是今年铜价已经涨了 23%,要是未来通胀再抬头,这两种金属的价格跟着往上走,收益还得翻番。而就算金属价格跌了,这些硬币攥在手里还是值 5 美分一枚,一分钱都不会亏,这种只赚不赔的不对称赌注,也就只有对市场波动敏感的人能揪出来。 这背后藏着对美国通胀的深刻判断,2022 年美国通胀率曾冲到 9.1% 的高位,就算 2023 年降到 3% 左右,核心 CPI 还在 4.1% 晃悠,法定货币的购买力一直在偷偷缩水。 但铜和镍这种基本金属不一样,它们是工业的 “血液”,汽车、石油这些受供应链影响最大的行业都离不开,2021 年光是汽车行业就因为芯片短缺少产了几百万辆,连带推高了金属需求。 只要通胀没彻底歇菜,金属价格就有支撑,这比拿着不断贬值的美元现金靠谱多了。 这位从业者显然是研究过历史的,上世纪 60 年代巴菲特就干过类似的事,当时美国 10 美分、25 美分硬币含银量高达 90%,金属价值快追上面值,巴菲特看准了美国政府迟早撑不住,果断囤积白银,后来果然在 1965 年停止发行高含银硬币,这波操作成了投资界的经典。 现在这位男子囤镍铜硬币,简直是复刻了巴菲特的逻辑,连细节都如出一辙 —— 他之前还收藏过 2 万磅 1982 年前的铜质 1 美分硬币,那些硬币含铜量超 90%,显然早就把硬币当 “移动贵金属仓库” 了。 有人会说熔硬币是非法的,美国 2006 年就出台法规,熔毁镍币和分币要罚 1 万美元还得蹲五年监狱,但这根本难不住精明的金融从业者。 他根本不用急着熔,只要攥在手里等就行,要么等金属价格涨得足够离谱,要么等美国政府像当年废银硬币一样,降低 5 美分硬币的镍含量,到时候这些老硬币的收藏价值和金属价值都会跳涨,怎么算都是赚。 毕竟 30 吨硬币堆在车库里虽然占地方,但比买股票基金稳多了,股票可能腰斩,基金可能清盘,可这些硬币就算落灰,面值也一分不少。 美国铸币局其实早就陷入两难,造一枚 5 美分硬币要花 14 美分,造 1 美分硬币成本更是面值的 3 倍多,却还得每年造几十亿枚,这种亏本买卖全靠纳税人补贴。 而这位男子刚好钻了这个漏洞,用面值的价格买走了价值更高的金属,相当于薅了铸币局的羊毛。 更妙的是他的时机把控,今年铜价涨了 23%,镍价虽然没动,但全球供应链的瓶颈还没彻底解决,半导体、汽车行业对金属的需求摆在那,只要再来点地缘冲突或者能源危机,镍铜价格随时可能暴涨,到时候这 30 吨硬币就成了 “救命钱”。 作为对市场波动敏感的人,他肯定算过另一笔账,2020 年到 2022 年海运成本涨了 600%,推高了所有进口商品的价格,金属这种大宗商品更是首当其冲。美联储虽然加了 11 次息把利率提到 5.25% 以上,但通胀的根子还没拔干净,只要政策一放松,美元贬值的速度可能比硬币生锈还快。 而硬币里的镍和铜是实打实的硬通货,不管美元怎么跌,金属的内在价值都在,这种 “以实打虚” 的操作,正是金融从业者对抗不确定性的拿手好戏,毕竟在市场里摸爬滚打久了,都知道最靠谱的永远是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印在纸上的数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