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长江、黄河每年都有数千万条淡水鱼,被冲入大海,它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先看长江

长江、黄河每年都有数千万条淡水鱼,被冲入大海,它们是怎么活下来的? 先看长江。长江沿岸有5万1千6百多座,大型水库有282座,中型水库1543座,小型水库4.98万座。全国有9万多座水库,长江流域占了一大半。 这些水库像“调节器”一样稳住水流,不会出现湍急的洪峰。 而且长江里的鱼大多有“趋流性”,比如金沙鲈鲤、圆口铜鱼,它们能感知水流方向,主动朝着水流平缓的浅滩、支流游,避开被冲向大海的风险。 所以长江淡水鱼被冲入大海的数量很少,即便有少量被冲过去,入海口处江面宽阔,咸淡水交汇区范围大,也能给鱼留足适应时间。 黄河的情况就严峻多了。黄河汛期时,上游暴雨导致河水暴涨,水流又急又猛,大量淡水鱼根本来不及躲避,直接被冲进渤海。 淡水鱼的体液盐分浓度只有0.9%,而海水盐分浓度高达3.5%,两者相差近4倍。 淡水鱼没有海鱼那样的“排盐神器(海鱼能通过鳃和皮肤的半渗透膜,把多余盐分排出去),淡水鱼没有这种器官,自然就做不到。 被冲进海水后,会像腌咸菜一样,体内水分快速抽走,最后在水中脱水死亡。 而且,长江里有些鱼有“自救绝招”。像中华鲟、刀鱼这类“溯河性鱼”,被冲到入海口后,会先在咸淡水交汇区待着。 这片区域被称为低盐区,能延伸到河海交汇线外3公里,正好给它们适应盐分的时间,之后再逆流游回长江产卵。 还有鳗鲡这种“降海性鱼”,本来就需要去海里繁殖,被冲进大海,反而正好顺路了。 但黄河里的麦穗鱼、棒花鱼这类“定居型鱼”就惨了。它们一辈子待在黄河中上游的淡水浅滩、河湾里,既没有洄游的习性,也没有适应盐分的能力,被冲入大海后,身体很快就会因盐度失衡出现问题,存活率不足0.03%,最终大多成了梭鱼、鲈鱼等海鱼的“免费午餐”。 总体来看,长江里的鱼被冲进入海口,基本没有性命之忧。 黄河里的鱼被冲进入海口,基本就可以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