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假设把日本的限制解开,军实最终能达到哪个水平?说句不好听的,美国的阉割力度太强了

假设把日本的限制解开,军实最终能达到哪个水平?说句不好听的,美国的阉割力度太强了,对日本这种驻军国家来说,一旦真正恢复军力,恐怕迅速会成长为世界顶尖军力! 假设把日本的限制解开,军实最终能达到哪个水平?这恐怕是不少人都好奇的问题,毕竟作为曾经的军事强国,如今又顶着发达的工业和科技名头,其隐藏的实力确实让人忍不住琢磨。 说句实在的,美国这些年对日本的约束力度真不小,作为一个有外国驻军的国家,其军力发展从根上就被绑了不少绳子,但即便如此,也没人敢小觑它一旦松绑可能爆发的能量。 受二战结束后相关规则的约束,日本没法拥有正规的国防军队,只能保留所谓的自卫队,名义上更多是承担内部秩序维护和有限防卫任务。 在武器发展上,限制更是具体到了细节,像能远距离打击的导弹、大型航母、核相关的各类技术,都是明确禁止触碰的领域,就连作战飞机的总数,也被框定在 500 架以内,这和美国动辄几千架的规模比起来,确实显得不值一提,军力整体被压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 但即便被层层限制,日本也没完全丢掉军事相关的底子。就拿造船来说,它能造出排水量和小型航母相当的舰艇,这些舰艇不仅吨位够大,还能搭载舰载直升机,甚至经过简单改造就能适配固定翼舰载机。 背后支撑这些的,是日本扎实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车床加工领域的实力,更关键的是,不少现在看起来是民用领域的大企业,早年间都深度涉足过军工生产,相当于保留了大量潜在的军工产能。 要是真把这些限制都去掉,日本凭借现有的工业和科技积累,确实有快速崛起的资本。在单个武器装备制造上,它的底气很足,比如航母,依托成熟的造船业,不管是船体建造还是动力系统,对它来说都不算难事儿; 核技术方面,几十座核电站的运营经验,让它掌握了从核燃料处理到相关材料加工的完整技术链条;导弹领域更不用说,能把卫星精准送入太空的火箭技术,稍微调整就能转化为远程打击能力,而制导所需的芯片、小型发动机这些关键部件,日本企业本身就是全球供应链里的重要角色。 可光鲜背后,日本的短板也同样突出。最明显的就是关键技术依赖,比如大型军用发动机,虽然能造小型的,但真正能支撑先进战机、大型舰艇的大推力发动机,一直要靠美国的技术和核心部件,自己研发的型号喊了好几年,至今也没能真正量产。 更要命的是战略资源,日本本土几乎不产石油、稀土这些制造武器和维持战争必需的物资,所有原材料都得靠进口,一旦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趴在原地当摆设。 除了硬件短板,软件层面的缺陷更难弥补。日本的军工体系自主性严重不足,近些年超过九成的军工相关订单都依赖进口,很多关键武器的核心部件,必须拿到美国的授权才能生产。 而且自卫队当了几十年 “配角”,情报获取靠美军的卫星和侦察机,作战指挥也依赖美日联合体系,自己的预警、通信、后勤保障系统根本没成型,真要脱离依赖独立作战,光是搭建这套体系就得花十几年。 更别说通信系统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数据传输能力不够,各军种之间信息不通畅,网络防护也薄弱,想要适配现代战争的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合来看,日本要是解除军力限制,凭借自身的工业和科技实力,确实能快速成长为区域内的军事强国,达到以色列、土耳其那样的水平完全不成问题,甚至在部分装备技术上还能更先进。但想要跻身中美俄那样的顶尖军事强国行列,可能性并不大。 缺乏战略纵深、战略资源完全依赖进口、军工体系不完整、作战体系有明显短板,再加上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制约,这些都是它难以突破的瓶颈。 说白了,它更像是一个 “偏科生”,单个领域实力突出,但支撑顶尖军力所需的综合条件并不具备,即便松绑,也难以改变这一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