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董志雯
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有一条连接延吉东路与军工路的无名小巷,曾是困扰居民数十年的脏、乱、堵道路。
如今,通过街道牵头、多方协商、创新治理的“0元承包”模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无名小路的管理困境
无名路的形成可追溯至数十年前,最初是附近电缆厂、工具厂工人为日常出行方便,日积月累走成的一条便民小道。随着周边居民区逐渐成熟,这条路日渐成为连接延吉东路与军工路的重要通道,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通行功能。然而,由于道路宽度等基本条件未达到市政道路标准,这条小路始终无无法作为正规道路直接进行命名,因而难以纳入市政统一管理范畴。
无名路的管理归属问题,成了难题。据延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蔚介绍,这条无名道路的管理涉及多方,是个“老大难”问题。“从规划红线看,这条路原本属于延东社区范围,考虑到115弄居民的出行需求和消防安全,我们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主动将道路空间开放,供松延社区的居民出行、停车使用。”李书记解释道,“这一让,管理责任就模糊了,乱停车、环境维护等问题逐渐显现。”
能否聘请物业公司对无名路进行专门的物业管理?看似可行的方案,成本又是个大问题。无名路仅能停放50余辆车,按当时115弄居民100元/月停车费计算,月收入仅5000多元,但设置标准门岗需要4名工作人员,月成本至少在2万元以上。“支出难以覆盖成本,让物业公司望而却步。如何用较低成本治理好无名路,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李书记坦言道。

整治前“脏、乱、堵”的无名路
创新的“0元承包”方案
面对无名路的治理难题,长白新村街道牵头搭建协商平台,组织延东居委会、松延居委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先后召开5次协商会,共同解决问题。
在2023年初的一次关键协商会上,各方代表围坐一堂,激烈讨论了三个多小时。“我们能不能发动基层志愿者,参与到无名路的管理当中来,成为无名路的自愿承包人?”延东居委会代表的发言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充分讨论,一个创新的“0元承包,自愿参与”的方案雏形逐渐清晰:将无名路上停车位的管理权、收益权打包出让给“自愿承包人”,“自愿承包人”需为无名路安装道闸,同时承担全部管理责任。
方案确定后,找到“自愿承包人”成为关键。街道和居委会多方收集居民意见,多点寻访,找到了熟悉社区情况、同时管理着松花江路40弄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陈广平。“陈师傅在这里工作多年,了解情况,热心志愿服务,居民认可度高,是最合适的人选。”李书记表示。出于对居民区的深厚感情和志愿服务热情,陈师傅爽快地答应了。根据协议,陈师傅受物业公司的聘用和管理,负责该路段的全天候管理、环境卫生、秩序维护和设备保养。

无名路道闸
惠民利民的管理初衷
确定了人选,如何具体落实工作是关键。
考虑到两个居民区群众的停车需求和惠民利民的管理初衷,收费标准做到了惠及双边居民:一方面,为延东社区居民提供了32个相对固定的车位,停车服务费为300元/月;另一方面,对115弄居民,则延续了原先100元/月的收费标准。差异化的定价,既维持了价格稳定,又有效保障了管理项目本身的可持续运转。此外,居委会建立了公示透明机制,每月公示收支情况,每季度召开居民反馈会,确保管理透明、服务到位。

整治后整洁有序的无名路
多方共赢的治理新格局
新模式运行以来,成效显著。如今的无名路道路整洁有序,智能道闸系统规范运行。最让居民高兴的是,曾经月月投诉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以前这里乱停车,道路堵塞得走不了道,四处是垃圾,现在干净整洁,畅通便利,我们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了。"在附近居住多年的张阿姨欣慰地说。
无名路的成功治理,为街道辖区内类似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长白新村街道总结治理经验,将"0元承包"模式逐步向辖区其他背街无名小巷推广。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名路的蜕变证明,只要立足实际、勇于创新,通过细致的协商和科学的设计,再难的基层治理课题也能找到破解之道,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