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小叶医探|千名肿瘤专家齐聚合肥 共筑安徽肿瘤防治新体系

大皖新闻讯11月21日,第二届中国科大癌症研究大会暨2025安徽省肿瘤学大会在合肥开幕。大会汇聚了千名肿瘤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分享肿瘤防治的前沿进展,为推动癌症研究与成果转化、助力肿瘤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小叶医探”从会上了解到,随着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水平显著提升,安徽肺癌、胃癌等重点肿瘤的发病率整体下降,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了10%。

作为目前国际上最尖端、最先进的新型放射疗法,质子治疗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利器。值得关注的是,合肥自主研制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目前已通过注册检验,即将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防治体系见效:

安徽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10%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环境因素影响下,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攀升,癌症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应对这一挑战,安徽不断健全癌症防治体系,持续提升癌症的防治实效。目前,全省已经实现了肿瘤登记、死因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全覆盖。

数据显示,随着癌症的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水平显著提升,安徽肺癌、胃癌等重点肿瘤的发病率整体下降,癌症五年生存率提高了10%。

然而,“攻克”癌症的科学探索是一场马拉松,癌症防治事业有着向更高质量、高效率、高目标发展的迫切需求。

“小叶医探”了解到,第二届中国科大癌症研究大会邀请了千名肿瘤防治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其中不乏院士和国家级人才,并设立了两个主会场和44个分会场,聚焦癌症研究前沿与临床热点难点,深入探讨癌症研究的最新进展、最新理念和最新成果。

中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表示,要打造好“中国科大癌症研究大会”这一学术平台,推动安徽与全国肿瘤学界深化合作。同时,在省内持续加强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防治能力,提高疑难重症诊疗水平。

“本届大会,我们在肿瘤临床相关的各个亚专科都设有相应的分会场,涉及癌症‘防-筛-诊-治-康’的各个环节,让全国的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传授前沿进展,以助于提升安徽省的肿瘤防治水平。”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合肥离子医学中心院长袁双虎说。

质子治疗突破:

国产设备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作为放射治疗“皇冠上的明珠”,质子治疗以其独特的物理学优势和生物学特性,实现了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和对正常组织的“最大程度保护”,为许多复杂、疑难肿瘤患者打开了新的希望之门。

据了解,合肥离子医学中心2024年4月开诊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患者在这里接受了质子治疗,其中近六成患者源自省外。而这背后,正是该中心在质子治疗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突破。

“我们开创的质子空间分割放疗技术,对于难治性的大肿瘤显示出良好疗效。同时,我们在全球首创的以高标准的质控为特色的‘布鲁斯疗法’,对前列腺以及其他的腹盆部肿瘤精准杀伤,显著减少了直肠炎、膀胱炎、性腺损伤等并发症。”袁双虎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离子医学中心二期首台套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安装国产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和辅助服务等功能设施,配置合肥自主研制的国产Capro-X1质子治疗系统。

据袁双虎透露,目前,该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已经通过注册检验,在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正式装机,即将进入临床试验。而在设备国产化之后,质子治疗的价格也有望更加亲民,实现高效、低价、平民化的质子治疗。

专委会成立:

推动质子治疗规范化、同质化

在袁双虎看来,质子治疗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肿瘤治疗的尖端技术能力。安徽,尤其是合肥,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雄厚实力和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前沿平台,在发展质子治疗技术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肩负着引领区域技术进步的重大责任。

在第二届中国科大癌症研究大会期间,安徽省癌症研究会质子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袁双虎表示,该专委会将推动我省质子治疗临床规范、技术流程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与同质化建设,让安徽的肿瘤患者享受到最规范、最先进的治疗。

同时,专委会还将连接省内外乃至国际的优质资源,开展学术活动和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安徽省质子治疗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安徽锻造一支专业过硬、勇于创新的质子治疗人才梯队,培养和储备一批粒子治疗领域的顶尖人才。

“专委会也要成为‘推动者’,推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向临床实践转化,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特别是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迭代与突破。”袁双虎表示,质子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亟需一个能够整合全省优质资源、凝聚各方智慧的权威平台,专委会的成立,是应时而生,更是乘势而上。

筑牢防治网络:

在县域推广“专病中心”诊疗模式

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安徽也正不断筑牢覆盖全省的肿瘤防治网络。

刘连新介绍,中国科大附一院西区(安徽省肿瘤医院)作为安徽省癌症中心,牵头建设全省肿瘤专科医联体和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肿瘤防治网络。并持续开展城市癌症早诊早治和农村“两癌”筛查工作,连续12年每年完成超万例城市高危人群癌症筛查。

“目前,我们也在全省十余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县域肿瘤防治中心。”袁双虎补充说,未来将与这些县域防治中心一道,以基层社区为抓手,推动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

此外,在肿瘤精准治疗方面,学科协作与专业细化的诊疗模式也正在全省推广。以安徽省肿瘤医院为例,放疗科已细分为头颈放疗、胸腹盆放疗和妇科放疗等不同病区;外科领域则将胃肠道肿瘤细分为胃癌外科和结直肠癌外科。

“专业细化让专家能集中精力突破特定疾病,同时我们注重多学科联合,形成单病种治疗中心。”袁双虎举例说,医院将肺癌相关科室集中布置,患者可在同一区域内完成一站式就医,无需东奔西走。“下一步,我们将和省、县、市各级肿瘤防治机构一起努力,建好一个‘上下联通、协作高效’运行的肿瘤防治体系。”

站在第二届中国科大癌症研究大会的新起点与新平台,安徽肿瘤防治正迎来关键技术突破与体系化建设的双重机遇。从基层筛查到精准治疗,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安徽经验”正在为全国肿瘤防治提供新范式。

大皖新闻记者叶晓张婉馨实习生罗唯嘉闵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