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因配送超时,顾客取消订单,骑手被站点站长罚款 500 元!骑手:“动不动就罚款五

因配送超时,顾客取消订单,骑手被站点站长罚款 500 元!骑手:“动不动就罚款五百一千,我们跑一单才多少钱?”站长:“你可以把顾客的餐买下,就不用被罚!”外卖骑手刘师傅说:“如果顾客的订单价值上百元,也要我买单吗?” 刘师傅干外卖这行三年,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电动车和订单转。早上7点不到就得揣着两个馒头出门,晚上10点能回到10平米的出租屋就算早的,遇上雨雪天或者节假日订单爆单,忙到后半夜,趴在车上眯一会儿再接着跑也是常事。 他跟身边的同行算过,自己所在的二线城市,单均收入也就5块钱出头,除去电动车的电费、每月的保养费,还有偶尔的违章罚款,一个月满打满算能攒下4000块就不错了。500块的罚款,意味着他得连轴转两天半,不浪费一分钟在路上,还得保证每单都顺顺利利,才能把这笔钱挣回来。 超时那天的情况,刘师傅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委屈。订单是晚高峰的7点多,顾客点了两份盖饭和一杯奶茶,商家是家常去的连锁快餐店。他到店的时候,柜台前堆了快30份待取的餐,店员戴着耳机打包,问了三次“我的餐好了吗”,对方才头也不抬地说“再等10分钟”。 那时候订单上的预计送达时间已经只剩15分钟,他急得在店里转圈,可催急了店员就怼“急什么?前面还有十几个人等着呢”。等他终于拿到餐往顾客小区赶,又遇上了路口的交通事故,三辆车撞在一起,堵车堵了近20分钟——超时,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拿着超时的截图找站长解释,想申请申诉,可站长连手机都没接过去看,只靠在办公椅上抽烟。“平台只认超时记录,不管你是堵车还是商家卡餐,我这边要是不罚你,上面就得扣我的绩效,你说我怎么办?”站长的话听着无奈,可刘师傅心里清楚,站长手里其实有申诉的权限,只是大多时候懒得走流程。 “要么交罚款,要么把顾客的餐买了”,这话像块石头压在他心上——那单餐加起来68块,虽然没到上百,可也够他跑13单的,要是真遇上顾客点海鲜、火锅这类高价单,他一个月也遇不上几次,真要买单,等于一天白干。 刘师傅身边的同行,没几个没吃过罚款的亏。隔壁站点的老王,上个月因为早上电动车没电,迟到了15分钟到岗,直接被罚款200;还有个年轻骑手,因为顾客留的地址少写了单元号,多绕了两圈没找到,顾客给了差评,站点又罚了300。 这些罚款的规则从来没正经公示过,什么时候罚、罚多少,大多是站长口头通知,有时候甚至会“连坐”——一个站点超时率超标,所有骑手都得扣绩效。没人跟他们说过,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诉,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有次刘师傅试着上传了商家卡餐的视频,申诉结果还是“证据不足,罚款生效”。 他不是没想过辞职,可45岁的年纪,没读过大学,之前在工厂打工一个月才3000块,还得倒班。现在跑外卖虽然累,至少能多挣点,家里老人常年吃药,孩子明年要上高中,每一分钱都得算计着花。 有次他送完最后一单,电动车爆胎了,推着车走了三公里才找到修车铺,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手冻得连筷子都握不住,那时候他也想过,要是能有份不用跟时间赛跑、不用怕罚款的工作就好了,可也只是想想。 其实谁都知道,外卖行业离不了骑手。城市里的人饿了、想买东西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开软件下单,可很少有人关注,这些穿着黄马甲、蓝马甲的人,背后要承担多少风险。 他们要在早晚高峰的车流里穿梭,要顶着暴雨暴雪送餐,要应付商家的慢和顾客的急,最后还要面对动辄几百的罚款。所谓的“罚款管理”,本该是规范服务的手段,现在却成了不少站点“甩锅”的办法——平台压站点,站点压骑手,没人愿意停下来听听骑手的难处。 真要管好这个行业,不是靠罚款就能解决的。商家出餐慢,能不能有个机制提前告知骑手,别让骑手两头受气?路上遇到特殊情况,申诉渠道能不能再畅通点,别让“证据不足”成了口头禅? 站点制定规则的时候,能不能问问骑手的意见,别让罚款变成“一刀切”?毕竟,骑手是城市里最奔波的那群人,只有他们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才能更安心地把餐送到顾客手里,整个行业才能走得更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