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果不其然 日本又放话了,如果中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和美国一起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

果不其然 日本又放话了,如果中国限制稀土供应,日本就和美国一起收紧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稀土和芯片设备,日本到底凭什么和中国叫板?   在稀土领域上,日本敢拿稀土说事儿,首先靠的是“纸面财富”撑场面。早在2011年,日本就在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现了储量1600万吨的大型稀土矿,里面的金属镝足够全球用730年,铕能满足620年需求,全是新能源和军工领域的宝贝,而且这些深海稀土是富稀土黏土形态,杂质少、提炼难度还低,比陆地矿脉更有优势。   这让日本觉得手里有了“压舱石”,就算中国限制供应,自家海底有的是储备。但这事得拆穿了看,这片矿区在5600米深海,开采成本是陆地矿的200倍,每吨成本超130万人民币,2026年1月才计划试采35吨泥浆,单次成本就达120亿日元,商业化开采连影子都没见着,说白了就是拿着没到手的资源当底气。   在第二个方面是日本在稀土技术上玩起了“减法游戏”,试图降低对华依赖。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已经用上了不含重稀土的电机,大同特殊钢的无重稀土磁铁早被本田装车,大金工业的空调重稀土用量减了95%,还在搞完全无稀土机型。   信越化学更厉害,把磁铁里的重稀土用量降到了2000年的十分之一,还能保持耐高温性能,同时搞起了边角料回收,从废磁铁里提炼稀土的回收率能到85%。   但这些技术全是“表面功夫”,无重稀土磁铁的耐热性和磁力根本比不上传统产品,回收成本更是进口价的3倍,10万台旧PS4主机才提取200公斤稀土,连塞牙缝都不够,真遇上供应收紧,这些技术救不了急。   可就算这样,日本仍拉着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搞的“稀土盟友圈”,想建替代供应链。可现实很打脸,这四国的总加工产能还不到中国的1/5,印度年产稀土才2900吨,占全球不到3%,提纯技术差得远,2025年第一季度还把60%的稀土磁体转口给日本,中国一打击灰色贸易,印度立马以“保障本国电动车产业”为由断供。   澳大利亚的Lynas矿更尴尬,挖出来的矿石还得绕道中国湛江加工,根本逃不出中国的冶炼手掌心。但日本就靠着这些“不靠谱”的盟友,硬撑着稀土领域的谈判底气。   真正让日本有底气叫板的,其实是芯片设备这块“硬骨头”。日本的东京电子在半导体前道工序里几乎横着走,成膜、涂胶显影、蚀刻、清洗四个环节的设备市场份额不是第一就是前列,尤其是涂胶显影设备,在尖端领域根本没对手。这设备是光刻前后的关键,得把感光材料均匀涂在高速旋转的晶圆上,精度直接决定芯片良品率,没有它,先进芯片根本造不出来。   为了巩固优势,东京电子砸了470亿日元建研发中心,2026年春天启用后,研发能力能翻四倍,还专门建了模拟最新工厂的洁净室,就是要攻1nm级别的设备技术。未来5年研发费要超1.5万亿日元,比过去5年多90%,摆明了要垄断下一代芯片设备。   而且日本玩起了“技术抱团”,东京电子正和全球唯一能造EUV光刻机的ASML、比利时的imec机构联手,一起挑战半导体微缩的物理极限。   要知道,台积电2025年才量产2nm,2028年启动1.4nm,1nm及以下制程得2030年后才普及,日本已经提前十几年布局,还在海外客户工厂附近设研发基地,跟着客户需求走,确保自家设备永远被依赖。这种深度绑定让日本有恃无恐,毕竟中国在先进制程芯片设备上,短期内还绕不开东京电子的技术壁垒。   再加上和美国的联动,更是给日本加了底气。日本在芯片设备领域的优势正好和美国互补,美国卡设计软件和高端芯片,日本卡制造设备,一联手就能卡住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   2025年东京电子虽然因为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下调了利润预期,但赌定中长期AI需求会暴涨,硬是没减研发投入,就是看透了中国对先进芯片设备的刚需。这种“你离不开我的”的心态,成了日本叫板的核心逻辑。   当然,日本自己也清楚稀土领域的软肋,2025年数据显示,日本整体稀土依赖度63%,重稀土更是100%靠中国,2025年1-9月日本占了中国稀土金属出口的59.3%,氧化物出口的31.2%,核心品类根本没替代来源。   2025年6月印度断供后,日本整车厂的稀土磁体存量撑不过72小时,铃木直接停了混动车型生产线,信越化学因为稀土断供,光刻胶业务营收暴跌60%。   但日本就是靠着芯片设备的硬实力,搭配稀土领域的“纸面储备”和“技术画饼”,才敢跟中国叫板,这种一边依赖一边强硬的姿态,说到底还是吃准了产业链上的供需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