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长平之战,有两点是非常疑惑的。1、2.5万秦军怎么包围40万赵军?2、秦军的箭为

长平之战,有两点是非常疑惑的。1、2.5万秦军怎么包围40万赵军?2、秦军的箭为什么就像用不完一样? 长平之战,秦军包围赵军已经30多天,赵军已经开始人吃人。赵括把精锐分成四队,轮番冲,企图冲出秦军包围。秦军利用赵军留下的堡垒、高地、壕沟构建了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体系,每当赵军冲上来,先是强驽硬弓射出一轮一轮箭雨,然后是滚木雷石,能冲到近前赵军,被秦军用长戟纷纷收割。赵括眼看40万赵军要活活饿死,他亲率最后的精锐,向东冲,刚冲到秦军堡垒前,满天的箭雨从天而降,仿佛秦军的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赵括的士兵虽然将他团团围住,用身体挡住秦军的箭。但是依然没有挽救这位年轻主帅的性命,他被秦军乱箭射死。主帅死后,赵军集体投降,就有了后来白起坑杀20万赵军的事。 长平之战中,白起有两支奇兵,可以说是战役成功的关键。一支2.5万的锐卒,一支5000人的精锐骑兵。 说的简单点,白起通过不断示弱,把赵括骗出坚固的丹水防御体系,引诱赵军进入丹水东面。然后派2.5万人从北面绕道到赵括的后面,派5000骑兵从南面攻击赵括的粮道。最后秦王又派援兵支援先前的2.5万人。当赵括发现自己向东寸步难行的时候,秦军已经完成对赵军的完全包围。 那么问题来了?秦军怎么能用2.5万人围住赵括40万人? 这2.5万人可能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也就是秦军锐士。荀子曾说过:“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也就是说,秦锐士战力是超过魏武卒的。魏武卒的实力大家应该比较了解,是吴起亲自训练的,阴晋之战,5万魏武卒击溃50万秦军,河西之地落入魏国。要想成为一名秦国锐士,必须身穿三重甲胄,手执十二石力的强弩(约需360斤力才能拉开),背负50支箭,携带长戈、佩剑,头戴铁盔,再带上三天的口粮,在半天内急行军一百里(约合现代41公里以上)。到达目的地后,还能立即投入高强度格斗者,才有资格成为“锐士”。可想由2.5万锐士组成的军队,切断赵军的退路。饥饿数日的赵军怎么突破他们所建立的阵地。更何况最后还有秦王派的援军支援。 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为什么秦军的箭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后连赵括都死在箭雨下。 考古学家,对兵马俑里面的箭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全部箭头,其尺寸、重量、形状、材质等等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意味着秦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企业体系。它们有一种“物勒工名”的制度,谁制造的写谁的名字。这样就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保证了产品质量。配件统一标准化,就意味着他们在战场上就能随时修理损坏的配件。还有就是将箭簇等武器源源不断运往长平,国家可以轻易征调数十万民夫,运送武器装备粮草。秦有遍布全国各地的武器作坊,由中央统一调遣。有专门的青铜回收机制,有专门的箭竿就是林业部门由司空负责。还有强大的交通网络,直道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这一切形成一个,高效的国家战争机器,就连后世很多朝代都达不到秦的战争高度国家化、高度工业化的标准。 赵括被包围在这样的部队和武器中,怎么可能有逃出生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