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直说吧,最近台湾当局和不少民众对日本的那种亲近劲儿,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大陆这

直说吧,最近台湾当局和不少民众对日本的那种亲近劲儿,真是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大陆这边刚刚对日本海产品说了不,理由很简单,安全问题谁敢马虎?可台湾领导人赖清德却在网上晒起寿司大餐,明摆着就是在向日本示好,还带着点挑衅的味道。说真的,这种做法怎么看都不像是单纯的美食分享,更像是表忠心,或者说借机作态,顺便在两岸矛盾上拱把火。偏偏蔡英文那个时期就已经很“哈日”,现在赖清德接棒,味道是一脉相承,甚至还变本加厉了。 要说台湾和日本的这点事,还真不是今天才有苗头。回忆下历史,日本早在1874年用“牡丹社事件”插手台湾事务,后面甲午战争又把台湾直接划进名下,殖民统治一干就是五十年。那段日治时期,台湾社会被压得够呛,各种“皇民化”措施轮番上来,要改姓改名、讲日语、甚至连拜祖先的传统都要清理掉。可是,时间一久,竟然真的有不少台湾人开始觉得日本也没那么坏,反而有点习惯了。可能也是被管制太久,心理慢慢就出了问题,觉得日本那一套才先进才文明,连后来的民主政治、经济管理都想照搬。所谓的“亲日情结”,就是这样一点点扎根下来的。 现在放眼台湾社会各方面都还残存着这种日本影子。有事没事就要跑去日本旅游,地震的时候日本,台湾民众捐款比谁都积极。出本书,介绍日本文化的销量蹭蹭涨,日语补习班也一年比一年火。很多年轻人甚至觉得日本是“理想国家”,一说政治和经济就动辄拿来和大陆比一比,对大陆抱着莫名的不屑,对日本则格外宽容。上层政客就更明显了,逢日必跪,逢中必反,嘴里喊“中华民国”,实际连历史都懒得正视。文化上,台湾影视、出版、综艺几乎全盘日本模式,就是一种自我认同的错位。 再说台湾“台独”倾向,表面看是搞政治,背后其实多少和这种亲日心理脱不开干系。有人觉得只要跟日本亲近一点,就能摆脱所谓的“大陆压力”,生活环境也许会更安稳。可历史事实就是,日本对台湾的殖民不是什么值得怀念的美事,反倒让台湾失去了很多自主发展的机会。可现在有些人却把那段灰色岁月包装成“现代化开端”,甚至说是文明启蒙,这想法也太荒唐。明明是殖民压迫,愣是被美化成“感恩戴德”,说到底还是历史观念出了大问题。 现在两岸关系紧张,台湾内部各种政治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说穿了就是想利用对日本的好感来给自己壮胆。还有不少台媒和政客时不时跳出来说大陆“专制落后”,把日本说成“民主灯塔”,这种话听起来就让人火大。你说大陆发展这么多年,经济水平、基础建设、科技创新早已今非昔比,哪里有那么多“落后”?反观日本,经济停滞是事实,国力明显下滑,只是台湾这边迟迟不愿认清。 大陆对台湾这种亲日情结其实早就看在眼里。相关部门和媒体多次表态,对台湾有些人的“哈日”现象评价相当低,说穿了就是觉得他们没有民族认同感。每逢台日互动升温,网络舆论场上总免不了一番批判,甚至有观点主张,解决台海问题之后,必须“去日本化”,不能再让这种认知继续蔓延。有人甚至提出,未来要加强历史教育,把日治时期的本来面目还原出来,让年轻人明白那段苦难,不再被日本文化盲目牵着鼻子走。 大陆一直强调“一个中国”,统一大势不可逆。对台湾一些人热衷“台独”、亲日的做派,批判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以后台海问题顺利解决,也有人主张要对亲日势力采取硬措施,比如严查历史教材、调整文化政策、限制对日交流,不能再让亲日情结继续发酵。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民族认同,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希望有朝一日台湾能真正回归正轨,不再把日本当成精神寄托。历史不能选择,但未来的路总得走得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