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日本政府头疼的中国女人,国内对她的宣传却很少,如今73 岁了 这个女人叫王选,浙江义乌人,她这辈子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凭着一支录音笔、一沓沓档案,在日本打了25年官司,把日本政府逼得无处可躲。 1995年之前,王选还是个普通的留学者,有稳定工作和幸福家庭,可一篇报纸报道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那篇《日本时报》的调查文章,提到731部队在浙江撒播鼠疫跳蚤,而她的家乡崇山村,正是当年的重灾区。 谁能想到,一则看似遥远的新闻,会成为一个女人半生抗争的起点!王选连夜给家乡打电话,80岁的伯父在电话里哽咽着说,1942年的夏天,村里突然出现大量死老鼠,接着就有人高烧、咳血,短短一个月,396名村民相继离世,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 她的亲叔叔一家五口,最后只剩一个年幼的堂弟,还是被邻居偷偷抱走才逃过一劫。这些被掩盖的血泪史,让正在日本攻读学位的王选坐立难安,她放下论文,拿着仅有的积蓄,转身走进了日本的档案馆。 日本的档案管理森严,731部队的罪行记录大多被标注“绝密”或“销毁”王选每天天不亮就守在档案馆门口,遇到拒绝查阅就反复据理力争,饿了啃面包,渴了喝凉水,晚上就住在廉价的胶囊旅馆整理资料。 有一次,她在厚生劳动省的旧档案里发现一份标注“浙赣战役防疫给水记录”的文件,上面详细记载了731部队在义乌、金华等地投放鼠疫、霍乱病菌的时间和路线,她激动得手抖,赶紧用录音笔记录,却被工作人员发现强行制止,争执中录音笔被摔在地上,里面的部分录音永久损坏。 这样的挫折,王选经历了无数次。日本右翼分子曾跟踪她的住所,深夜敲门威胁,甚至在她出庭时举着标语辱骂她的日本导师劝她:“你一个外国人,怎么可能撼动一个国家的态度?”王选只是平静地回答:“我不是要撼动谁,只是想让真相被看见”为了收集更多人证,她回到家乡崇山村,挨家挨户走访幸存者。 92岁的村民陈阿婆拉着她的手,露出手臂上的疤痕:“当年我才12岁,浑身溃烂,我娘以为我活不成了,把我扔在山脚下,是解放军救了我”这些幸存者的口述,被王选一一记录,成为庭审中最有力的证据。 1998年,王选联合180名中国受害者,正式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这场官司一打就是12年,期间经历了7次开庭、无数次补充证据,日本政府始终以“国家无答责”为由拒绝认罪。 2002年,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败诉,理由是“证据不足”走出法院时,王选看到很多受害者老人在寒风中流泪,她擦干自己的眼泪,对大家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们就上诉到底!” 转机出现在2007年,王选团队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找到一份关键档案——1942年日军参谋本部给731部队的秘密指令,明确要求“在浙赣沿线实施细菌战,以削弱中国军民抵抗力”这份档案直接戳穿了日本政府“未参与细菌战”的谎言。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此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发表声明支持受害者维权,日本国内的和平团体也纷纷声援王选,越来越多的日本民众自发加入举证行列,一位曾参与细菌战的日本老兵甚至匿名提供了当年的作战日志。 2010年,东京高等法院虽然没有完全支持赔偿要求,但首次承认了“日本军队在浙赣战役中实施了细菌战”这一事实。 这个判决让王选和受害者们看到了希望,却也让日本政府陷入尴尬,他们不得不一次次在国会答辩中回应相关质疑,却始终无法自圆其说。如今25年过去,王选已经73岁,头发早已花白,膝盖因为常年奔波患上严重的关节炎,可她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她在国内外举办讲座,整理出版《细菌战受害者口述史》,还成立了公益基金,帮助幸存老人改善生活。 有人问她,这么多年值得吗?王选指着崇山村新建的细菌战纪念馆说:“你看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刻着受害者的名字我争的不是一笔赔偿,是历史的公道,是不让这些名字被遗忘。” 日本政府至今没有正式道歉,但王选的坚持已经改变了很多。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通过她的讲述了解到细菌战的真相,每年都有日本学生自发来到崇山村祭拜受害者;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细菌战成为日本无法回避的历史污点。 王选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一个民族最坚韧的力量她用一支录音笔、一沓沓档案,对抗着遗忘与谎言,告诉世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那些为了真相奔波的日子,那些面对威胁从未退缩的勇气,都在证明,普通人的坚持,也能照亮历史的黑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